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这里读懂英雄的武汉

2020年09月03日 09:11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从这里读懂英雄的武汉

  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57号,一栋灰色的老旧四层建筑静立于高楼大厦间,并不起眼。但它见证了一座城市救亡图存、共赴国难的英雄浩气。

  这里,就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武汉三镇连续五天举行献金大会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成立后,在周恩来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汇聚武汉,宣传抗战的集会游行、演讲演出和歌咏活动此起彼伏。其中,百万献金运动最能体现武汉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和爱国热情,影响最为深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业务部主任傅少瑾说。

  1938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年纪念日。为鼓舞军民的抗战斗志,周恩来等人研究决定,举办“七七献金”运动。

  7月6日起,一连五天,武汉三镇每天举行献金大会,晚上火炬游行,街头人潮如海。

  “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胜利”

  7月7日一早,6个固定献金台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每个献金台登记人员从原有8人迅速增加到30余人,仍应接不暇,不得不增加十几个流动献金台。

  7月8日,在汉口水塔设立的献金台前,600多名人力车夫赶来,逐一捐出他们当天的血汗钱;两位残疾老兵,拄着木拐赶来,献出2元钱。有的说:“再也不能背枪打鬼子了,献两块大洋,买一粒子弹。”

  还有一名卖唱的盲人,捧着三弦琴,从20公里外赶来,捐出全部财产5元。

  武汉三镇几十家戏院、影院举行公演,近3000名演职人员将演出收入全部捐出。

  从沦陷区逃至武汉的难民,献金场景更是催人泪下。

  一名姓马的青年妇女,丈夫牺牲在战场上,她坚决要把全部财产捐献出来。“没有丈夫,没有家,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胜利。”她泣不成声。

  在每一次苦难中破茧而出

  中国共产党尽管经济上极端困难,但仍尽力献金。中共代表团的负责同志将中共中央缴纳的1000元党费献上,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各捐出7月薪水350元,李克农代表八路军战士捐献伙食节余1000元。叶剑英、钱之光等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5元、4.5元,最低的仅2.5元,也都捐了出来。

  7月11日晚,历时5天的献金运动圆满结束,参加献金者达百万人次,献金总额达百万元以上。

  以武汉为中心的献金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所得献金数百万元,全部用于抗战事业和支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大武汉写下了万众同心的爱国主义史诗。

  从1937年10月正式成立,到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撤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存续时间仅一年。但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写下的英雄篇章,永不磨灭!

  “82年前的百万献金运动和今年的抗疫斗争,两场保卫战,英雄精神、民族大义,一以贯之。”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袁琳说,“回顾历史,正是为了寻根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从历史深处,读懂英雄的武汉,读懂这座城市在每一次苦难中破茧而出的精神气,为浴火重生、疫后重振凝聚前行的动力!”

  记者 张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 黄鹤楼日接待量触及上限      2020年08月10日
  • · “武汉消费券”拉动消费已超50亿元      2020年07月30日
  • · 武汉迎来疫后首个跨省旅游团      2020年07月21日
  • · 武汉:牢牢守住校园安全健康底线      2020年09月02日
  • · 刘舒:战疫一线的巾帼勇士      2020年08月18日
  • · 武汉发起错峰“免票游”      2020年08月14日
  • · 武汉全城发起错峰“免票游”      2020年08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

    从这里读懂英雄的武汉

    2020-09-03 09:11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从这里读懂英雄的武汉

      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57号,一栋灰色的老旧四层建筑静立于高楼大厦间,并不起眼。但它见证了一座城市救亡图存、共赴国难的英雄浩气。

      这里,就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武汉三镇连续五天举行献金大会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成立后,在周恩来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汇聚武汉,宣传抗战的集会游行、演讲演出和歌咏活动此起彼伏。其中,百万献金运动最能体现武汉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和爱国热情,影响最为深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业务部主任傅少瑾说。

      1938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年纪念日。为鼓舞军民的抗战斗志,周恩来等人研究决定,举办“七七献金”运动。

      7月6日起,一连五天,武汉三镇每天举行献金大会,晚上火炬游行,街头人潮如海。

      “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胜利”

      7月7日一早,6个固定献金台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每个献金台登记人员从原有8人迅速增加到30余人,仍应接不暇,不得不增加十几个流动献金台。

      7月8日,在汉口水塔设立的献金台前,600多名人力车夫赶来,逐一捐出他们当天的血汗钱;两位残疾老兵,拄着木拐赶来,献出2元钱。有的说:“再也不能背枪打鬼子了,献两块大洋,买一粒子弹。”

      还有一名卖唱的盲人,捧着三弦琴,从20公里外赶来,捐出全部财产5元。

      武汉三镇几十家戏院、影院举行公演,近3000名演职人员将演出收入全部捐出。

      从沦陷区逃至武汉的难民,献金场景更是催人泪下。

      一名姓马的青年妇女,丈夫牺牲在战场上,她坚决要把全部财产捐献出来。“没有丈夫,没有家,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胜利。”她泣不成声。

      在每一次苦难中破茧而出

      中国共产党尽管经济上极端困难,但仍尽力献金。中共代表团的负责同志将中共中央缴纳的1000元党费献上,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各捐出7月薪水350元,李克农代表八路军战士捐献伙食节余1000元。叶剑英、钱之光等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5元、4.5元,最低的仅2.5元,也都捐了出来。

      7月11日晚,历时5天的献金运动圆满结束,参加献金者达百万人次,献金总额达百万元以上。

      以武汉为中心的献金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所得献金数百万元,全部用于抗战事业和支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大武汉写下了万众同心的爱国主义史诗。

      从1937年10月正式成立,到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撤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存续时间仅一年。但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写下的英雄篇章,永不磨灭!

      “82年前的百万献金运动和今年的抗疫斗争,两场保卫战,英雄精神、民族大义,一以贯之。”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袁琳说,“回顾历史,正是为了寻根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从历史深处,读懂英雄的武汉,读懂这座城市在每一次苦难中破茧而出的精神气,为浴火重生、疫后重振凝聚前行的动力!”

      记者 张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