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的八部舞剧佳作《川藏·茶马古道》《浩然铁军》《红旗》《骑兵》《努力餐》《彩虹之路》《石榴花开》《朱自清》,入围本届舞动长宁·“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其中有五场将于下月中旬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亮相,而今年大赛推出“舞聚云端”直播间也让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奖首次破圈上云。
这是“荷花奖”第六次落户上海长宁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不仅成为了国内“舞林”高手交流切磋的“圣地”,更是全国舞蹈爱好者、舞剧迷们的目光焦点。又岂止是一朵“荷花”,诸多文化赛事展会活动丰富着城市公共文化建设——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全球文旅住宿大产业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长宁的公众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利用。文化地标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海派女作家联谊会、田耘社相声茶馆、家鑫海派书画馆等各美其美,一批文化名家与多个区级文化场馆牵手,孵化新作的同时不断推出优质公益性惠民活动,文化魅力辐射长三角地区。
“荷花”云端绽放,让优秀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作为由中宣部批准立项、业内唯一的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两年一次的“荷花奖”舞剧评奖是对近一段时期内全国新创作的优秀舞剧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高水准的比拼。自2009年落户上海以来,通过赛事的举办,长宁区不断集聚各方舞蹈文化资源、培育舞蹈文化品牌,成立了长宁文化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奖励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出品的一批舞蹈艺术精品力作和舞蹈艺术家们。
本届舞动长宁·“荷花奖”舞剧评奖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将邀请中国舞协“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推出陈琪作品《猫》、肖智仁作品《无形体》等新人新作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演出。为了让更多民众参与到本届活动中,主办方还组织舞蹈老师到社区为市民进行讲座辅导,安排舞蹈爱好者们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观摩公开课和评奖剧目的演出彩排。
除了高水准的舞蹈赛事,剧场和舞蹈家的转型,也为长宁区的舞蹈这张金字名片增光添彩——如今每周二、三晚间,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官方淘宝店铺的直播已经成为惯例,剧场礼宾团队俨然已被打造成一支“主播天团”。从淘宝直播间的镜头里,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演出和剧场文创产品,还可以跟随主播走进剧场,体验一把沉浸式“云选座”。新演出的开票活动也被搬到了直播间,剧场多次邀请作品的编导、演员空降直播间,为演出宣传“带货”。打开剧场的“云端”大门,探秘剧场后台、舞蹈明星问答、演出纪录片等接连上线,以往仅首演现场观众才能看到的编导、舞者“演后谈”,也能通过直播与观众们见面。通过这些方式,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着力探索剧场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让优秀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充分利用文化场馆资源,让公众文化和需求直接精准对接
不仅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借助著名专业赛事破圈而出,近年来,长宁区积极释放文化场馆资源,陆续引入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海派女作家联谊会、李军艺术工作室等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众多文化名家与长宁区图书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等区级文化场馆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市民开展优质公益性文化活动。现代京剧《社区仁医》、沪剧《小巷总理》《赵一曼》等优秀文艺作品,在社区中心和区级文化场馆里孕育生长,“羽化成蝶”。
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让公共文化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精准对接?长宁区的做法是将重点放在优化公共文化配送体系上。有了越来越丰富的配送“菜单”,如何“点好单”,让每一项公共文化产品都有相应的传播渠道和受众,成为新的课题。长宁区从2012年开始编制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手册,2019年推出2.0版手册增加了全区调研需求报告,四级公共文化配送自主点单全覆盖。今年上半年,长宁区对线上供给管理平台进行升级,开放了向居民区点单的四级权限,并加入了多个居民区拼单功能,切实满足基层百姓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获得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