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陕西省富平县:传承红色基因 当好红色传人

2020年08月05日 08: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抗战爆发后,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等部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在庄里镇举行的改编誓师大会上,贺龙爷爷立下誓言:‘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是红的,永远是红的。’‘白皮红心’的经典论述,使大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党中央一致抗日的命令……”走进富平仲勋学校陈列馆,身着红军服的小学六年级少先队员冯子悦声情并茂地向小听众讲解着第一二〇师的精彩革命故事。

  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富平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作为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县之一,“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被确定为该县改革工作的总基调。在其引领下,团富平县委积极探索“改在前、当标兵、创解法、作示范”,努力为基层团组织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富平要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教育体系,让党旗、团旗、队旗交相辉映;强基固本,使基层真正强起来;延长手臂,汇聚青年力量,让红色基因成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澎湃动力。”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说。

  目前,富平的26项改革举措已完成21项,形成制度性成果14项。党建带团建坚强有力,团干部选用更加科学规范,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持续提升,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坚持党团队一体化培养,让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成为富平引领、凝聚、激励和教育青少年的独特优势。以此为着力点,富平打造红色陈列馆、红色课堂、红色“加油站”三大阵地——

  红色陈列馆由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长廊、校史馆等组成,青少年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力量、体会肩上责任。

  红色课堂则是指在中小学开设的主题团队日活动。并以此为依托,集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团委书记、大中队辅导员、青年志愿者等力量,推出“红色讲解员”品牌项目。

  在镇村团组织和青年组织中设立青年干部“红色加油站”。通过青年学习社、“讲奉献、比服务”主题团日等活动,为富平发展凝聚更多青年“红色正能量”。

  “‘三大阵地’构成的完整红色教育体系,让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使全县青少年从红色基因的接受者变为红色基因的践行者、传播者。”团富平县委书记张婧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团县委还深入挖掘富平青年运动史。作为富平乃至渭北重要的党团组织发祥地,拥有百年校史的立城中学红色资源丰富、英才辈出。作为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富平县共青团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这里抓紧建设。

  AB岗帮带制度让青年快速成长

  “在村里担当B岗以来,生活充实很多,我也成长很多,带领大家脱贫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站在村里长势喜人的柿子园里,庄里试验区杨家村团支部书记乔彬彬告诉记者。他提到的B岗,指的是团县委于2019年10月在庄里试验区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村级“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AB岗帮带制度。

  根据制度设计,村党支部书记为A岗,再创造性地推出由村团支部书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B岗,分管青年工作,列席党支部会议,协助党支部书记推进党支部工作计划、决议执行情况,协助党支部完成上级党委提出的各项工作、协助处理村级日常事务等。

  AB岗模式建立后,乔彬彬变得特别忙。除了做好自己的柿子电商产业,他还承担起村上的B岗任务——组织会议、迎接检查、实施村级项目建设……

  为发动更多青年参与村里的日常事务,他还建立起“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库”,遴选出8名素质过硬、热心村务的青年,通过定期过组织生活、志愿者义务服务、分配工作任务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和服务。

  “AB岗模式让团干部‘有位能为’,练就了过硬本领,锻造了‘精兵团’。”富平县委常委、庄里试验区党委书记王永丽告诉记者。目前,庄里试验区26个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担任支部书记B岗,均有明确工作分工,协助支部书记处理日常工作事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牢了坚实基础。

  改革中,富平还实施镇村团组织“强基固本”工程。通过“倒排选定对象、配齐配强班子、对标规范提升、建立长效机制”的“四步工作法”,全县16个镇(街道)团委班子力量得以加强,268个行政村、13个社区形成“村村有团支部书记,村村都有团组织”的村级团组织格局。

  一批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青年干部走上团委书记岗位的同时,选拔储备的14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也为镇村培育出一批“创新干、拼命干、团结干”的干部队伍。

  延长工作手臂,青年“一呼百应”

  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群体建立协会组织,是共青团凝聚青年的重要方式,也是富平基层团组织改革探索的方向。

  在富平,不仅组建了县级青联、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创协会、怀德青年汇4大青年组织,还搭建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站、新时代青年发展服务中心3大服务平台。这样的强大网络已覆盖产业发展、文化艺术、金融服务、快递服务、新媒体等领域的青年和返乡大学生3912人,并推出“团聚青年”“四城联创”“七彩童年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16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借助强大的青年组织网络,富平青年第一时间火线集结、勇担重任。

  农历大年初三深夜,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岗位上的城关街道团工委书记王银银告诉同伴:“咱也当一回边疆站岗的战士。”

  疫情发生后,她迅速联系团县委,发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呼吁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王银银的带动下,全街道500余名青年穿上了红马甲……

  农历大年初二晚上,团县委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后仅两小时,全县153个疫情防控青年工作微信群迅速建立,6818人组成的209支青年突击队迅速走进全县各个疫情防控点——一个个电话请缨、一条条微信留言、一次次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富平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培育、联系和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富平团组织将努力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让更多青年融入以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张婧告诉记者:“到青年中去”正成为富平共青团工作的鲜明主题,正在开展的“汇聚青春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00天”主题团日活动,直接参与青年达1.1万余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11道作文题里到底藏了什么文章      2020年07月08日
  • · 90后沙画家:择一事终一生      2020年07月08日
  • · 有书店的地方不会孤独      2020年07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陕西省富平县:传承红色基因 当好红色传人

    2020-08-05 08: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抗战爆发后,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等部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在庄里镇举行的改编誓师大会上,贺龙爷爷立下誓言:‘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是红的,永远是红的。’‘白皮红心’的经典论述,使大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党中央一致抗日的命令……”走进富平仲勋学校陈列馆,身着红军服的小学六年级少先队员冯子悦声情并茂地向小听众讲解着第一二〇师的精彩革命故事。

      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富平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作为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县之一,“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被确定为该县改革工作的总基调。在其引领下,团富平县委积极探索“改在前、当标兵、创解法、作示范”,努力为基层团组织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富平要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教育体系,让党旗、团旗、队旗交相辉映;强基固本,使基层真正强起来;延长手臂,汇聚青年力量,让红色基因成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澎湃动力。”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说。

      目前,富平的26项改革举措已完成21项,形成制度性成果14项。党建带团建坚强有力,团干部选用更加科学规范,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持续提升,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坚持党团队一体化培养,让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成为富平引领、凝聚、激励和教育青少年的独特优势。以此为着力点,富平打造红色陈列馆、红色课堂、红色“加油站”三大阵地——

      红色陈列馆由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长廊、校史馆等组成,青少年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力量、体会肩上责任。

      红色课堂则是指在中小学开设的主题团队日活动。并以此为依托,集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团委书记、大中队辅导员、青年志愿者等力量,推出“红色讲解员”品牌项目。

      在镇村团组织和青年组织中设立青年干部“红色加油站”。通过青年学习社、“讲奉献、比服务”主题团日等活动,为富平发展凝聚更多青年“红色正能量”。

      “‘三大阵地’构成的完整红色教育体系,让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使全县青少年从红色基因的接受者变为红色基因的践行者、传播者。”团富平县委书记张婧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团县委还深入挖掘富平青年运动史。作为富平乃至渭北重要的党团组织发祥地,拥有百年校史的立城中学红色资源丰富、英才辈出。作为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富平县共青团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这里抓紧建设。

      AB岗帮带制度让青年快速成长

      “在村里担当B岗以来,生活充实很多,我也成长很多,带领大家脱贫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站在村里长势喜人的柿子园里,庄里试验区杨家村团支部书记乔彬彬告诉记者。他提到的B岗,指的是团县委于2019年10月在庄里试验区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村级“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AB岗帮带制度。

      根据制度设计,村党支部书记为A岗,再创造性地推出由村团支部书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B岗,分管青年工作,列席党支部会议,协助党支部书记推进党支部工作计划、决议执行情况,协助党支部完成上级党委提出的各项工作、协助处理村级日常事务等。

      AB岗模式建立后,乔彬彬变得特别忙。除了做好自己的柿子电商产业,他还承担起村上的B岗任务——组织会议、迎接检查、实施村级项目建设……

      为发动更多青年参与村里的日常事务,他还建立起“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库”,遴选出8名素质过硬、热心村务的青年,通过定期过组织生活、志愿者义务服务、分配工作任务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和服务。

      “AB岗模式让团干部‘有位能为’,练就了过硬本领,锻造了‘精兵团’。”富平县委常委、庄里试验区党委书记王永丽告诉记者。目前,庄里试验区26个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担任支部书记B岗,均有明确工作分工,协助支部书记处理日常工作事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牢了坚实基础。

      改革中,富平还实施镇村团组织“强基固本”工程。通过“倒排选定对象、配齐配强班子、对标规范提升、建立长效机制”的“四步工作法”,全县16个镇(街道)团委班子力量得以加强,268个行政村、13个社区形成“村村有团支部书记,村村都有团组织”的村级团组织格局。

      一批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青年干部走上团委书记岗位的同时,选拔储备的14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也为镇村培育出一批“创新干、拼命干、团结干”的干部队伍。

      延长工作手臂,青年“一呼百应”

      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群体建立协会组织,是共青团凝聚青年的重要方式,也是富平基层团组织改革探索的方向。

      在富平,不仅组建了县级青联、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创协会、怀德青年汇4大青年组织,还搭建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站、新时代青年发展服务中心3大服务平台。这样的强大网络已覆盖产业发展、文化艺术、金融服务、快递服务、新媒体等领域的青年和返乡大学生3912人,并推出“团聚青年”“四城联创”“七彩童年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16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借助强大的青年组织网络,富平青年第一时间火线集结、勇担重任。

      农历大年初三深夜,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岗位上的城关街道团工委书记王银银告诉同伴:“咱也当一回边疆站岗的战士。”

      疫情发生后,她迅速联系团县委,发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呼吁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王银银的带动下,全街道500余名青年穿上了红马甲……

      农历大年初二晚上,团县委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后仅两小时,全县153个疫情防控青年工作微信群迅速建立,6818人组成的209支青年突击队迅速走进全县各个疫情防控点——一个个电话请缨、一条条微信留言、一次次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富平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培育、联系和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富平团组织将努力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让更多青年融入以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张婧告诉记者:“到青年中去”正成为富平共青团工作的鲜明主题,正在开展的“汇聚青春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00天”主题团日活动,直接参与青年达1.1万余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