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很多家长又开始发愁:孩子放假长时间在家,天天玩游戏、看视频。虽然相关部门敦促各家游戏公司、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但依旧形同虚设,孩子们有一套破解之法。记者对一些网游和视频APP进行了亲测,发现“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存在诸多疏漏,比如简化实名认证设置、设有游客模式、可通过微信、QQ、邮箱、手机号码等注册或点击授权直接登录、充值不限额度和次数等等。(7月15日 《北京青年报》)
暑假到,家长愁。愁什么?愁的是自己忙工作,无暇管束孩子,但游戏、短视频却从家长手里接管了孩子。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这成为当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弊病。未成年人沉迷于网游游戏和手机短视频,引发的不良后果包括:影响学习生活,损害身心健康,“天价打赏”纠纷等等,种种负面影响,无法回避和忽视。
为了防范未成年学生玩物丧志,防范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督促游戏公司及网游APP运营方完善升级“青少年防沉迷”体系,让孩子理性娱乐,不被游戏奴役。然而,一些游戏APP虽然设置了“青少年防沉迷”环节,但游戏管理平台却把关不严,流于形式,实名认证和“防沉迷”形同虚设。
如何能杜绝孩子长时间、无节制地玩游戏?防范孩子天价打赏或高额充值?游戏、短视频管理平台比谁都清楚,他们也比谁都懂得怎样查缺补漏,如何完善防范机制。想想看,小孩子都可以轻松破解防范机制,那么,网络游戏APP设计者和视频管理平台的人员们毫无察觉?
其实,诸如简化实名制设置、存在游客模式、可用社会账号登录等乱象,是网游APP研发者和运营者故意降低实名制门槛,对游游APP“防沉迷”放水。如果他们认真落实了实名制和“防沉迷”,无疑就是自断财路。所以,一些网游APP、短视频管理平台网体系存在疏漏,这些伎俩都是他们故意为之。
网游APP的“防沉迷”机制破绽百出,与其说是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倒不如说是他们为了被迫符合国家审查要求而虚置,用来堵住民众谴责的悠悠众口——看见了吗?俺家的游戏APP可是设置了“防沉迷”体系嘀!
可是,那些网游APP阳奉阴违,悄悄地为“防沉迷”留后门,架空国家的政策,还有社会责任感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中国的未来,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网络企业,都应当具备遵守法规的慎独情操,都应把社会责任放置在自身利益同等重要的位置。
虽然“防沉迷”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维度综合治理,联合发力,但在笔者看来,网络企业的责任更需占较大比重。织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防护网,不能仅依靠网络企业的道德良心和慎独情操,国家必须出台更强硬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让网络企业刮骨疗毒,自己监管自己;否则,他们还会钻空子,做摆设,虚置一张青少年“防沉迷”的漏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