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9,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砥砺前行

2020年01月02日 09:32    来源:新华网    高山 长远

  稳步开拓北美电影市场是日渐成长壮大的中国电影工业多年的夙愿。回首2019年,更多中国电影登陆北美院线,并数度在北美华人圈掀起观影热潮,令人惊喜;但在总体票房和主流社会影响力方面,中国电影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好莱坞大制作尚有明显差距。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电影要突破华人圈、吸引更多北美观众,仍需厚积薄发,在制作和发行等方面再上一层楼。

  更多中国电影走入北美影院 

  2019年,在北美上映的中国电影比上一年明显增多,而且很多与国内基本同步上映。在整个北美电影票房比上一年下降约4%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的北美票房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华人影业、Well Go USA和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等发行商功不可没。

  2019年,华人影业在北美发行了《流浪地球》《飞驰人生》《我和我的祖国》等11部中国电影,票房总额截至12月28日超过1066万美元(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大幅超过2018年发行5部中国电影、票房总额73万美元的成绩。

  另一家中国电影发行商Well Go USA发行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叶问4》等14部中国电影,票房总额超过984万美元,比上一年9部电影、401万美元总票房的表现亦有显著提升。 

  扩大票房号召力面临挑战 

  据猫眼票房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票房榜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亚军《流浪地球》在国内分别创下50亿元人民币和46.7亿元人民币的惊人成绩。但这些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闯滩北美却表现不甚理想。《流浪地球》虽然拿下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收入,但也只有587万美元,只占其全球总收入的0.8%。《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北美票房总额为370万美元,只占其全球票房的0.5%。

  由于号召力主要局限于华人圈,中国电影在北美基本是有限上映,集中在华人人口相对较多的城市,且放映点很少超过百家。在国内热映的电影,很容易在北美华人圈掀起观影热潮,但其总体票房很难有较大突破。

  北美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几乎被以迪士尼为首的五大公司垄断。从舆论和业内评论来看,相对于百年好莱坞,中国电影工业在剧本、拍摄、导演能力和演员号召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中国电影基本是中文原声配英文字幕,也影响了观感。美国影评网站Cinema Escapist创始人兼总编辑高树民表示,相当多美国观众不愿看外语片,就是因为不习惯通过字幕观影。他还认为,一些国内热卖的中国电影在国外遇冷,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不同文化共同关注的话题上挖掘不够。

  培育北美市场需要“新名片” 

  参与过多部中美合拍片的美国制片人安德烈·摩根表示,中国电影人现在并未真正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而是依然满足于中国国内市场,但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壮大和国内市场的巩固,他们必然会逐步寻找“新的地平线”。他认为,中国电影要在西方获得更大成功,一方面需要电影自身更能触动西方观众,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国文化在西方获得更多了解和认同。

  位于上海的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共同打造的《雪人奇缘》今年在北美拿下超过6000万美元票房,全球票房超过1.76亿美元。《雪人奇缘》导演吉尔·卡尔顿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电影工业正在经历一个“爆炸式发展”时期,与好莱坞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人制作有全球票房影响力影片的能力,她对中国电影工业未来充满乐观。

  Cinema Escapis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余理德表示,中国资本与好莱坞合作增多,有助于中国电影人深入了解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流程,提高电影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好莱坞打动全球观众的手法——既体现不同文明特色、又聚焦共同关心的主题,这是“产生全球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华人影业总裁苏佳对记者表示,中国电影在北美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但在稳步成长,这与中国电影产业自身的进步相辅相成。“如何突破华人圈的‘篱笆’,把影响力延伸到主流观众群,是中国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都已开始思考的问题。”

  苏佳说,西方观众对中国影片和文化有兴趣,但如何把这种兴趣变成共鸣是一个课题。中国电影过去在欧美号召力最强的是功夫片,从李小龙到成龙,都是西方人眼中中国电影的名片。“要在新时代打造中国电影的新名片,需要中国电影人的长期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成兆文:唤醒敦煌诗心      2020年01月02日
  • · 崆峒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2020年01月02日
  • · 曹雪芹笔下的小花枝巷      2020年01月02日
  • · 2019年十大文化事件      2020年01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2019,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砥砺前行

    2020-01-02 09:32 来源:新华网

      稳步开拓北美电影市场是日渐成长壮大的中国电影工业多年的夙愿。回首2019年,更多中国电影登陆北美院线,并数度在北美华人圈掀起观影热潮,令人惊喜;但在总体票房和主流社会影响力方面,中国电影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好莱坞大制作尚有明显差距。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电影要突破华人圈、吸引更多北美观众,仍需厚积薄发,在制作和发行等方面再上一层楼。

      更多中国电影走入北美影院 

      2019年,在北美上映的中国电影比上一年明显增多,而且很多与国内基本同步上映。在整个北美电影票房比上一年下降约4%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的北美票房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华人影业、Well Go USA和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等发行商功不可没。

      2019年,华人影业在北美发行了《流浪地球》《飞驰人生》《我和我的祖国》等11部中国电影,票房总额截至12月28日超过1066万美元(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大幅超过2018年发行5部中国电影、票房总额73万美元的成绩。

      另一家中国电影发行商Well Go USA发行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叶问4》等14部中国电影,票房总额超过984万美元,比上一年9部电影、401万美元总票房的表现亦有显著提升。 

      扩大票房号召力面临挑战 

      据猫眼票房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票房榜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亚军《流浪地球》在国内分别创下50亿元人民币和46.7亿元人民币的惊人成绩。但这些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闯滩北美却表现不甚理想。《流浪地球》虽然拿下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收入,但也只有587万美元,只占其全球总收入的0.8%。《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北美票房总额为370万美元,只占其全球票房的0.5%。

      由于号召力主要局限于华人圈,中国电影在北美基本是有限上映,集中在华人人口相对较多的城市,且放映点很少超过百家。在国内热映的电影,很容易在北美华人圈掀起观影热潮,但其总体票房很难有较大突破。

      北美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几乎被以迪士尼为首的五大公司垄断。从舆论和业内评论来看,相对于百年好莱坞,中国电影工业在剧本、拍摄、导演能力和演员号召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中国电影基本是中文原声配英文字幕,也影响了观感。美国影评网站Cinema Escapist创始人兼总编辑高树民表示,相当多美国观众不愿看外语片,就是因为不习惯通过字幕观影。他还认为,一些国内热卖的中国电影在国外遇冷,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不同文化共同关注的话题上挖掘不够。

      培育北美市场需要“新名片” 

      参与过多部中美合拍片的美国制片人安德烈·摩根表示,中国电影人现在并未真正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而是依然满足于中国国内市场,但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壮大和国内市场的巩固,他们必然会逐步寻找“新的地平线”。他认为,中国电影要在西方获得更大成功,一方面需要电影自身更能触动西方观众,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国文化在西方获得更多了解和认同。

      位于上海的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共同打造的《雪人奇缘》今年在北美拿下超过6000万美元票房,全球票房超过1.76亿美元。《雪人奇缘》导演吉尔·卡尔顿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电影工业正在经历一个“爆炸式发展”时期,与好莱坞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人制作有全球票房影响力影片的能力,她对中国电影工业未来充满乐观。

      Cinema Escapis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余理德表示,中国资本与好莱坞合作增多,有助于中国电影人深入了解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流程,提高电影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好莱坞打动全球观众的手法——既体现不同文明特色、又聚焦共同关心的主题,这是“产生全球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华人影业总裁苏佳对记者表示,中国电影在北美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但在稳步成长,这与中国电影产业自身的进步相辅相成。“如何突破华人圈的‘篱笆’,把影响力延伸到主流观众群,是中国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都已开始思考的问题。”

      苏佳说,西方观众对中国影片和文化有兴趣,但如何把这种兴趣变成共鸣是一个课题。中国电影过去在欧美号召力最强的是功夫片,从李小龙到成龙,都是西方人眼中中国电影的名片。“要在新时代打造中国电影的新名片,需要中国电影人的长期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