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纸织画”今昔

2019年11月06日 17:39    来源:甘肃日报    马韫菲

  纸织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纸织出来的一种画。纸织画其实就是将原来画好的画(一般是国画)裁成纸条作经线,以白纸裁的纸条作纬线,进行编织,将原画稿色彩中突出部分,体现出立体效果。这是一种奇特的民间传统工艺,甘肃纸织画初见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8年,平凉纸织画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近看纸痕交织,泾渭分明,像是由各种颜色的方格有规律地堆叠而成。可是你如果从远处观察,就像是有一层薄纱覆盖在上面,又仿佛画纸上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具有悠远深邃的意境,其画面如浮云轻纱、烟笼雾锁,颇有雾里观花的审美效果,高雅深邃,妙不可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般绘画、刺绣品都无法表现的。

  平凉纸织画早在唐代就已产生,距今有千余年历史。史料记载,泾河沿岸的柳湖一带,就是当时纸织画的发源地,并享有“书画之乡”的美誉。平凉纸织画发展鼎盛时期为明代,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策画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清代泉州翰林陈肇仁在《纸织白鹤幛诗》中写道:“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嘉靖年间,韩藩昭王在柳湖别苑专门开设了纸织画作坊,从南方请来民间工艺大师传授纸织画制作工艺,并将纸织画作为皇家贡品敬献当朝皇上。由于战乱以及其他原因,平凉纸织画在历史上文字记载不多,仅能从古诗词中了解。

  清末,纸织画制作工艺一度没落,20世纪80年代初,平凉的王天波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多年的探索和技术创新,使平凉纸织画重现新的光彩。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平凉柳育武不断革新和改进,使产品更加清香溢彩,成为平凉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和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那么纸织画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一幅纸织画需要五个过程:构思、绘画、剪裁、编织、补色。首先,构思画好一幅国画,一般颜色比普通国画更为浓重;其次,将画好的中国画用小刀裁成0.3至0.5厘米左右的竖条,作为经线。再用同样宽的白色纸作纬线;再将裁好的白色纸条有规则地穿插在裁好的画中,手工编织、经纬交穿。对于编织完的纸织画,有些需要根据画面进行补色。最后,用其他书画艺术品的装裱方法装裱出来即可。

  纸织画的生产工具由架、分交器、滚轮、镊子、锥子、梭刀、黏结用糨糊等部件组成;纸织画主要作品有三、四、六尺中堂和对开条屏画,不同规格的斗方框式画;画种有传统写意、工笔、人物、花鸟、虫鱼、鸟兽、书法等类。根据纸织画的大小,需要耗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一幅高2尺、长4尺的纸织画,需要七八天的时间,这期间还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才能完成,阴湿天气纸质会变软,编织起来困难。由于纸织画制作工艺细腻精巧,采用手工制作,加之原料是纸,容易断,编织工作难度也很大。

  1984年,王天波设计创制了纸织画编织机,创造了“中国纸织画三砚斋编织法”,使纸织画工艺从完全手工编织发展为半手工编织,提高了效率和精密度,使这一古老的工艺更加精湛。20世纪90年代,兰州人文正龙吸取织锦工艺,在纸织画中加入彩色反光线,增加了色彩的流动感,使其更加绚丽。他自画自织新纸织画,以敦煌壁画为题材,形成了一种华丽、迷幻的独特风格。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甘肃“纸织画”今昔

2019-11-06 17:39 来源:甘肃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