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文明的交流互鉴发展搭建光影之桥——写在第25届上海电视节开幕、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拉开帷幕之际
今天,第25届上海电视节开幕。再过五天,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将拉开帷幕。
一年又一年,6月的上海见证了一个日益高端的国际化影视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并以文化辐射力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驱动力的过程。
但又不止于此。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性电视节和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影视双节始终致力于为文明之间的对话搭建光影之桥。今年的影视节,将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部作品参评白玉兰奖,其中海外剧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部影片报名参加电影节,比去年增加了517部。
艺术之所以可贵,就因为能够在共性之下,表达出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主张和文化特征,让不同国家地区的受众既产生共鸣,又获得启迪,从而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而在所有艺术样式中,影视尤因其亲民性、大众性而呈现出与文化共生共长的态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打破国界的现象级电影,都与文化相关。比如2008年的法国电影《欢迎来北方》和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不仅在各自国家成为当年票房冠军,而且引进中国之后也很受欢迎。其中《完美陌生人》还分别被西班牙、墨西哥、韩国、中国等国家的电影人翻拍,就因为它所涉及的文化现象既有全球共通性,又在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也正因如此,影视被赋予了在不同文化与文明间交流沟通的使命。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有这样一个观点:电影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历史和了解世界的手段。他自己就经常借助电影来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普通观众也同样如此。纵观中外影视交流史就可以发现,影视记忆对于中外人民相互理解彼此的文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有多少中国人通过译制片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又有多少外国观众通过功夫片爱上了中国的武侠文化?
上海国际电影节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搭建一个全世界优秀电影作品集中放映的平台,目的也正是提供一个多元文化汇聚、展现与碰撞的场域。近年来,影视节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机制,如设立亚洲新人奖、举办金爵奖论坛和国际合拍片市场等,来促进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入。今年更是新推出“一带一路”电影周,并且在国际合拍片市场板块中举行“聚焦伊朗”“聚焦泰国”市场重点推介活动。这一系列举措,也令韩国电影《丑闻》、日本电影《乡村写真馆》、德国电影《四分钟》等佳作从上海起跑,奔向了全世界。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化与文明是一座孤岛。通过影视作品来鼓励文化表达、促进文化交流,这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影视节的眼光,更是上海、是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展现出的人文担当。
(邵岭)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