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亚洲电影文明,拓展亚洲电影多领域合作 中国正提供对话交流平台,让亚洲电影彼此凝视交相辉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正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让亚洲电影彼此凝视、交相辉映。
“上影节亚洲(SIFF ASIA)”!这将是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最重磅的元素之一。在精心打磨亚洲新人奖品牌15年后,今年的上影节将全面升级对亚洲电影文明的传承,拓展亚洲电影在多领域合作。在此框架下,上影节将深化亚洲合拍项目、亚洲站直通车等。同时,上影节的展映板块已为印尼、伊朗、泰国、日本和印度电影开出了专属系列;电影市场也准备好为伊朗和泰国两国项目摇旗呐喊;大师班中,来自以色列、伊朗、菲律宾等国的电影人将来沪分享创作经验;而在“一带一路”电影周期间,中国将和哈萨克斯坦、伊朗、泰国等开启合拍项目……
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的努力延续——搭建各种平台,促进亚洲电影美美与共、互学互鉴。
亚洲电影的交流互鉴,近百年从未断流
中国导演陈凯歌在亚洲影视周“电影大师对话”中将日本导演山田洋次尊称为“老师”。鲜为人知的是,1958年日本影史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上映,它取材于中国传说的《白蛇传》,宫崎骏受它启迪,走上动画之路。初夏时间,最新数字修复版的日本动画《白蛇传》即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也是今年夏天,宫崎骏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会在中国上映。
亚洲电影的交流之花集中绽放,看似巧合,实则源自多个中国电影平台在漫长时间里贡献的绵绵之力。
特别是进入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进入了多维度、多渠道、多领域的繁盛期。以上影节为例,1993年,谢晋邀日本电影新浪潮代表大岛渚担任首届上影节金爵奖的评委。八年后,从作家转行、被视为当代亚洲最重要知识分子的韩国导演李沧东受邀来当评委。从第一届起,上影节就亮出“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定位,2004年,更首设亚洲新人奖,致力于发掘亚洲电影新生力量。而在上影节的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伊朗导演拉克斯罗·马素米、日本导演冲田修一、韩国导演李在容等,亦是从中国上海被看见、被重视后,成长为各区域一线创作的重要力量。现在,上影节已与日本、韩国的电影节互开“直通车”互推新作佳作。
中国搭台,亚洲电影的交流互鉴,近百年来其实从未断流。
合拍片愈加合拍,亚洲电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月19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创投项目进行十佳甄选,提案里有部《高原上的棒球场》引人注目,它记录的是韩国棒球教练田昌吉扎根青海十余年,培养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棒球队的故事。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电影《音乐家》在国内正式公映,该片回溯了有着“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一段生活经历。
亚洲电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渐成为一种潮流。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合拍的《大唐玄奘》《功夫瑜伽》、中日合拍的《追捕》都得到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亚洲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使亚洲电影合作呈现出空前活跃态势。印度演员兼导演阿米尔·汗就提到,“合作拍摄电影对于讲述国家间的友好故事、促进相互了解具有积极作用,已成为世界电影文化交流的良好途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电影创作,扩大电影作品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持续扩容、银幕数快速增长以及中国电影品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向中国电影递来了橄榄枝,希望能与中国合拍。目前,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拍摄电影协议。
为何中外合拍片能越发合拍?此次来中国参加亚洲影视周的塔吉克斯坦瓦尔济什电视台副台长阿基洛夫·马鲁弗容的观点值得一听,他以中国电影《流浪地球》举例说明,在终极灾害面前,主人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呼吁大家齐心协力拯救地球,传达出了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能穿越不同的文化背景抵达人心。他说:“亚洲电影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希望有更多的亚洲电影能传达出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首席记者 王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