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浓浓春色里,北京迎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璀璨的亚洲各国文明犹如春天盛开的多彩花朵,装扮起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亚洲文明百花园。
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深远意义,为增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提出四点鲜明主张,为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指明了方向。
亚洲各国山水交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充满智慧的亚洲文明体系。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都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亚洲文明的总体特色是谦和礼让尊重,亚洲文明的哲学内涵是包容平和欢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亚洲各文明的共同特征。古往今来,亚洲各文明体之间互助互爱,构成了亚洲文明的共同财富,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正从欧美转移到亚洲,并外溢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亚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数量最多、人口覆盖面最广、经济增长后劲最大的区域,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举足轻重。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必然不断推动亚洲文明的进步与繁荣。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亚洲人民更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要亚洲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传承同宗同脉的古老智慧基础上必将绽放时代的光华。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有着深刻生动地阐释。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充满生命力。今天的世界面临重重危机,对世界文明与世界走向也有着种种认识差异。有人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必将是文明的冲突;也有一些国家自视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走在前列,就以傲慢的姿态、偏见的眼光看待其他文明,并实质性地制造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冲突。其实,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汲取“养分”。发掘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不仅不能参透其文明的奥妙,在认识上也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更是灾难性的。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而文明的力量是真正的力量,是人类走出危机的希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只有真诚地展开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国自古就懂得“和而不同”的道理。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得到丰厚滋养。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强调各国要民心相知相通,核心就是倡导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
站在新时代,只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的灯火就会更加明亮璀璨。未来之中国,也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