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艺术作品展感知文明交流互鉴

2019年05月16日 08:45    来源:光明日报    方莉 刘梦

  原标题:用艺术,抵达文明的彼岸——在亚洲艺术作品展感知文明交流互鉴

  周末的中国美术馆里熙熙攘攘。背着画板的年轻人、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观众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只为一睹5月10日开幕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的风采。

  艺术是人类文明诗意的表达。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的主展,“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展出了来自41个国家120位艺术家创作的130件作品。一件件作品,以丰富的视觉形式和艺术语言,讲述着亚洲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着亚洲文明迈向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1.融会贯通里的中国韵味

  走进“大美中国”展区,一种奇妙的感觉萦绕在人群周围。

  这种感觉模糊而具体。例如展馆中央,巴基斯坦画家马苏德·阿·汗画笔下的北京和长城,错落交叠的色彩和形象,让人于熟稔之处体味出一丝陌生。

  同样是表现敦煌,当不同地域艺术家的作品被陈列在同一空间时,艺术与艺术之间产生的戏剧性碰撞更加耐人寻味——巴勒斯坦画家马吉德·沙拉笔下的敦煌是浓烈的、五彩斑斓的,跳脱寻常大漠印象;斯里兰卡画家阿察拉·古娜瓦达娜笔下的敦煌则清冷高贵,宛若一颗游走于人世之外的璀璨明珠……

  一件件作品共同呈现的,是一个被不同意象和多样色调晕染而出的丰满的中国形象。“你来到这个展览,会感觉好像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这些作品全部来自“意会中国”的项目成果。从2009年起,包括阿拉伯国家联盟22国、南亚7国、东南亚国家联盟7国的近200位艺术家在中国文化部(2018年与国家旅游局整合为文化和旅游部)的邀请和组织下来到中国,寻访北京、安徽、浙江、四川、甘肃、新疆等地,在采风、写生和创作中领略和品味风情万种的东方古韵。

  来自湖南的小伙曹石光已经背着画具在这个展区游走了好些天,他随身携带一整套画具,以便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灵感。作为一个热爱绘画的80后,他沉迷于各国艺术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它最终是一个博大自信的中国,一个古老鲜活的中国。”

  正是从不同视角去观察、以不同文化经验去体悟,才更加丰富了这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形象。正是在交流碰撞之中,亚洲各国文化之间共生共融的关系才更加紧密,独特的中国韵味才得以更久远地绵延。

  “我能强烈感受到,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吸引力逐渐超越经济领域。如今全世界对亚洲古老文明和当代艺术的兴趣正日渐上升。”曹石光说。

  2.相遇相知下的美人之美

  在“美人之美”展区,有好几幅以柬埔寨吴哥窟为题材创作的作品:画家卢禹舜笔下的《岁月的容颜——吴哥窟》充满沧桑感,艺术家毕宝祥创作的《守护——吴哥窟》从仰视视角表现了吴哥窟的巍峨,艺术家田黎明的《吴哥印象》用层层叠叠的佛塔呈现画面的迷离感。

  步入展厅,来自山东泰安的李赵龙一下子就被这些气象万千的作品吸引住,拿起手里的相机拍个不停。这些不同年代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各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始终是艺术家们不变的主题。“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细细品味之余,李赵龙感慨万千。

  观众感受到的变化,正是源于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的交流合作。19世纪以前,很少有中国艺术家外出旅行写生,因此他们很少描绘中国以外的景物。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中国艺术家赴日本、北美洲和欧洲学习艺术,才出现了一系列描绘日本和欧美国家景物的艺术作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尤其是抗战时期,一些中国艺术家避难南洋,留下了一批旅行写生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中国艺术家有机会出国进行文化交流与考察,创作了大量描绘外国风土人情的佳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艺术家以独特的艺术审美与亚洲多彩的文明相遇相知,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各种精品力作不断呈现,从亚洲艺术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就可见一斑。“美人之美”展区集中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31件作品,日本的建筑、巴基斯坦的脚铃舞、马来西亚的少女等,亚洲各国的风土人情被艺术家们一一描摹在纸上、刻画在版画里、凝固在雕塑中,描绘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美好图景。

  3.交流互鉴中的东方气象

  “东方写意”展区里,一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停在了亚美尼亚画家卡伦·阿甘创作的油画《春天的期待》前。画里,穿着白裙的姑娘迎着风面对大海,手里握着一株花,缓缓打开窗帘,安宁静谧的背影流露出对窗外美好世界的些许期待。画外,金发碧眼的姑娘摘下耳机静静欣赏,不时微笑点头。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它带给我的感觉与我在中国感受到的东方美是一致的。”这位名叫玛丽娜的乌克兰姑娘告诉记者,4个月的旅行让她对东方艺术作品中这种“朦胧的、诗意的、交融的美”印象深刻。

  亚洲位于世界的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自远古至今,这些文明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延绵不断,不同的文明在亚洲交汇融合,彼此交流碰撞、互学互鉴,孕育出亚洲文明融合的特质和写意的艺术气质。

  从中国艺术家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和平万年》《红莲》《秋红》等作品,到伊拉克艺术家沙克尔以两河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创作的《文明相遇》四联画,再到巴基斯坦艺术家吉米创作的《国际建筑元素奏鸣曲》……来自亚洲不同国家艺术家创作的67件绘画和雕塑作品在“东方写意”展厅里集中展出。艺术家们从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视角出发去感悟和观照这个多彩的世界,创作出的作品无不显示出东方艺术充满诗意的写意之美,充分展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精神和理念。

  “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正在北京各展馆持续展出,越来越多的观众将由此领略到亚洲文明的独特风采。正如吴为山所说:“让我们在这些精彩的艺术作品中,感受亚洲各国人民美好的心灵以及向往和平与发展的深切意愿,让我们在这些精彩的作品中相遇相知、交流互鉴,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方莉 刘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在亚洲艺术作品展感知文明交流互鉴

2019-05-16 08:45 来源: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