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黄海之滨的青岛崂山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崂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20.8万人次,石老人海水浴场共接待21.6万人次,其中崂山风景区5月2日共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创景区单日接待游客量历史新高。各主要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53万人次,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崂山区的常住人口数量。
经过多年精心运营,崂山已经成为国内山海旅游的一张名片。到2018年底,崂山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5%左右,达139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崂山区本地常住人口数量60倍以上。
就在“上山下海”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崂山区旅游产品全面升级之际,崂山人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崂山区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从2013年开始增长趋于平缓。崂山区现有产品以观光类为主导,缺乏高端度假、夜旅游、文化休闲、高科技体验等市场热点产品,已难以满足当下日益变幻的市场需求,崂山旅游急需进行二次抬升,开拓崂山旅游振兴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崂山区以“打造成为国际化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创建成为具有显著引领和示范效应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崂山全域皆景区”理念,不断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构建起“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全面立体发展格局,开创了“全域共建、精明增长”的全域旅游“崂山模式”。
盘清家底 以全域旅发展观形成联动之势
崂山区是山东青岛东部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崂山的旅游事业,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1979年崂山掀开了发展旅游的大幕。
优质的自然禀赋是崂山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天然优势,如今崂山旅游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山一海。崂山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3.7公里,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蓝色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崂山风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海上名山第一”“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的美誉。
要谋发展,先要盘清家底。崂山区普查出旅游资源单体666处,涵盖8个主类、25个亚类、87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其中四、五级旅游资源达18个,其数量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具有突出优势,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核心资源。崂山区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将资源范畴由传统旅游资源观下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拓展到产业资源、城市资源、乡村资源等。经过系统梳理,崂山区旅游资源整体呈现7大主题类型:山海奇观、璀璨非遗、历史遗迹、道教丛林、繁荣产业、城市风韵和美丽乡村。
面对厚实的家底,崂山区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更足了。在全域旅游资源观下,崂山区七大主题资源品级高、组合优势明显,山海奇观、道教丛林独具特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为景区、城市、乡村、海洋全时空度假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崂山区旅游以崂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是崂山旅游核心力量。但崂山区的乡村、海洋、城市同样拥有众多国际优质资源,其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凸显。崂山区亟待以全域旅游发展观,形成乡村、海洋、城市、景区全域联动之势,从景区旅游迈向乡村、海洋、城市的全时空度假旅游时代。
全局出发 旅游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
政府是全域旅游工作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只有从全局出发,把独立景点的运营纳入到城市旅游发展中,把旅游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把政府管理转变为全民参与,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与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到1+1>2的效果。
构建高规格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深化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创建“1+5+N”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是崂山区发展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保障。为此,崂山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挂帅、11位区级领导和近40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把全域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形成党政“一把手”统筹的领导机制。组建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区委书记担任党工委书记,下设11个职能处室,并在区内5个街道办事处均设立旅游服务中心,构建区街联动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成立全区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旅游市场监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区食药所、景区行政执法大队和景区交通运输管理所5个专业旅游执法机构,以及多个联合执法、假日投诉、重点景区整治办公室。
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满意指数,创造规范有序、放心安全的旅游市场环境。以“1+5+N”旅游市场监管体制为依托,创新监管方式,构建以公安交警“天网”为依托的270余处旅游秩序视频监控系统。设立全区统一的集咨询服务、投诉受理、产品推介于一体的旅游热线96616,建立快速处理与先行赔付制度,建立旅游纠纷快速处置联动机制。成立旅游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两体系一平台”旅游安全监管机制,扎实开展旅游安全“大快严”行动,建立旅游企业约谈机制,健全旅游诚信体系。
高位推动是前提,强化政策保障则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崂山区完善了从领导机构到规划体系、从业态构建到政策支撑的谋篇布局,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舍得投入,才能获得回报。2018年安排资金预算3.8亿元,用于全域旅游相关工作。为了保证资金花在刀刃上,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设立直接股权投资资金、产业引导基金等新兴财政金融扶持工具。崂山区出台政策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旅游规划“多规合一”。制定了《崂山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扶持鼓励高端新兴旅游业态发展,单项最高奖励达500万元。促进全域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融合。配套编制了8年行动计划,健全规划领导、评估和实施机制,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创新发展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忙半年,闲半年”曾经是崂山旅游的一个无奈写照。由于地处北方,受天气环境的影响,每到秋冬季节崂山就进入旅游淡季。然而常游崂山的游客会发现,崂山的秋天和冬天比市区要来得晚一些,11月和12月的崂山正是秋高气爽赏秋景看红叶的好时节。崂山风景区在发现游客的这一需求后,严格按照旺季服务标准,并根据季节特点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大力发展“平季”旅游,把崂山的旅游旺季延长了两个月,受到游客欢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休闲化等特征,自由行和私人定制逐渐成为主流,家庭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市场主力,滨海及休闲度假类旅游景点关注度持续上升。然而崂山区以往的旅游产品与周边区域趋同性较高,容易形成同质竞争。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成为对崂山区考验。崂山区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推动空间融合、乡旅融合、产业融合、景城融合,构建全面、立体的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总投资13.8亿元的“海上看崂山”旅游航线,受到广大游客好评。3年累计投入20亿元,以3A级景区标准对30个重点社区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东麦窑仙居崂山、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快速崛起。2017年当选为北方唯一的“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优秀实践地”。打造了如是书店、崂山书院等一批精品文旅融合业态。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崂山100”国际山地越野赛分别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示范项目。青岛中央创新区科普体验馆、VR展示体验中心等新兴科技旅游业态层出不穷。建成石老人城市客厅,完成10.5公里的前海景观提升工程,打通滨海步行道,建设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打造钓鱼台酒店、美高梅酒店、米其林餐厅、星光里酒吧街等一批时尚消费新地标。
以人为本 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我从五四广场坐地铁过来的,2号线再倒11号线,几十分钟就到了,非常方便。”来自上海的游客马先生已经是第二次带家人来崂山旅游。在了解到崂山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后,他果断放弃了自驾进山。不仅节省了时间,随着地铁11号线在山里穿行,还欣赏到了不一样的美景。
近年来,崂山区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情怀,构建功能齐全、分布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随着地铁2号线和11号线的开通,全区98条公交线路实现98%以上的500米覆盖率。在国内山岳型景区中首次实现地铁与景区交通零换乘无缝衔接。将沿海一线建设成为集休闲步道、骑行绿道、口袋公园于一体的滨海慢游步道。建设大河东、汽车东站和北九水三个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八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20余处旅游咨询服务点,安装各类旅游标识牌3600余块,建立以旅游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综合智慧旅游系统。
旅游厕所革命同样给来崂山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干净卫生没有异味,还提供免费WiFi、手机充电等服务。崂山区已经完成38处标准化生态厕所,新改建39处新型环保厕所和90余处新型市政公厕,先后获得全国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十大典型景区”“管理模式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在全国范围内引领标准化生态厕所合作模式、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三个创新”。
在崂山区北宅社区,青山环抱之中有一处地宫式的怀念堂,每一层的屋顶上都覆盖有植被,很难看得出这里以前是一个寸草不生的采石坑。改造成怀念堂后,山体不仅再次恢复,还为崂山区殡葬改革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伴随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全面落实无火文明祭祀,大力推广鲜花祭祀、社区公祭等新型祭祀方式。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社会氛围的全景优化提升,实现全域共建共享。
2016年以来,崂山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13亿元,提升旅游环境。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创新实施网格化保洁,改善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条件。建立景区、街道、社区“双联动”和三级帮联工作机制,每年设立2000万元景区生态补偿金,对景区内35个社区、34800名居民进行补偿和奖励,以此深化景社融合,推进富民强居。倡导全民共建,营造浓厚氛围,推出“春色崂山”“激情崂山”“秋韵崂山”“冬趣崂山”市民旅游季、“百万市民游崂山”等系列惠民活动,让市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崂山区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体制机制、厕所革命、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景社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创新。“崂山模式”,就是以优质旅游与新兴市场为导向的“精明增长”模式,开创适合于成熟旅游城市的全域旅游升级发展样本。
全域共建,是对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践行,是对崂山区委“崂山全域皆景区”发展思路的传承和延展,是对崂山区旅游业“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全面立体发展格局的高度概括。
精明增长,是受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多重保护和约束下的新谋划,是在城乡可用建设用地极度紧缺下实现集约化、高效发展的创新,是成熟型旅游目的地发展全域旅游的最佳模式。
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聚焦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以产业升级推动优质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以融合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做深做细做精各项创建工作,努力在全域旅游发展大潮中挑大梁、树标杆、扛红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