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厦门安兜、西潘和高殿三个外来人口聚居区,公益项目“鸟巢计划”携手躬行志愿者、童缘社工、欣立社工、湖里区义工协会等多支民间公益团队,建起了三座城中村图书馆。这里除了是社区流动儿童的图书馆、自习室,还是社会力量支持开设“巢人学堂”,导入社工组织入驻,正在逐渐成为一个能够提供不同公益服务的公共开放平台。
厦门公益图书馆促进会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城中村公益图书馆落户福州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三个“直营”图书馆也正在招募全职馆长……新的一年刚开始,“鸟巢计划”发起人之一、厦门鸟巢阅读文化推广中心执行长丁勇就异常忙碌。
从2016年10月起,“鸟巢计划”团队就在厦门的城中村推动、激活、创建城中村图书馆项目。经过2年多的努力,在多家公益机构的联合支持下,目前“鸟巢计划”在厦门区域负责直接运营的城中村图书馆项目已有三个——安兜图书馆、西潘图书馆与高殿公益图书馆。同时还合作创建天一、小林后图书馆借阅点,推动马垅、浒井、后宅城中村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3家城中村图书馆服务辐射近30万人
2012年初,丁勇放下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2014年,他参与发起成立“鸟巢计划”,在厦门创办中国第一家无人值守、24小时开放、读者自我服务、自助管理的社区公共图书馆。2015年,厦门市湖里区鸟巢阅读文化推广中心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力推动公益图书馆项目。
城中村图书馆项目缘起2016年10月1日的一通电话。由于资金等因素,位于湖里区安兜村的厦门工友之家维持困难,当时的运营人向丁勇求助。
安兜村是厦门岛内规模较大的一个城中村。面积不过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达到1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只有3000人左右,其中4~18岁的青少年不少于1万人。
家长忙于工作,不少人晚上12点才下班;租住的房间狭小燥热,孩子们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局促的家庭居住环境,缺位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更需要公共资源的补充。于是丁勇拿着“化缘”来的近3万元钱,在原有的厦门工友之家社区图书馆的基础上,开始运营第一家城中村公益图书馆——安兜图书馆。
200平方米的场地,有空调、有桌椅,相对安静,还有超过1万册的藏书,以少儿书籍为主,分为人文、教育、科普三大类,加上不需要任何费用就可以办理借书证,这里一下子就成了社区孩子们的乐园。
开放之初除了经费压力,更大的挑战来自他们的服务对象——流动儿童。虽然跟随父母生活,但父母都忙于生计,孩子的自律性差,高声喧闹,毫无秩序,图书乱丢放,甚至还有故意捣乱的。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成为一个大问题。
“鸟巢计划”团队为孩子们建立了一套服务积分体系。他们将图书馆的一些日常馆务交给孩子们自主完成。每完成一项公共服务增加相应服务积分,积分多了,就可以换取玩具和文具等奖品。比如,值班一小时积6分,打扫卫生积2分,帮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积2分。“这样的奖励措施都为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为他人提供公共服务,多做好事。”丁勇说道。
在安兜之后,2017年6月,“鸟巢计划”团队开设了第二家城中村图书馆——西潘图书馆。2018年7月,高殿公益图书馆正式开张。目前,三个图书馆项目都已进入了相对稳定的运营状态,服务辐射人群近30万人,其中约4万名青少年儿童。2018年入馆的读者量达36万人次,借阅次数近5万人次。
导入更多公益资源做开放平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子舟近年来一直在关注民间公益图书馆的生存状况。他表示,民间图书馆要想发展得好,不仅要有公益情怀,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实力。
对于项目的未来,“鸟巢计划”团队有着这样的展望:它们应该是窗口和平台,并逐步发展成为所在社区的一个更为开放性的社区文化学习中心、社区交流中心,带动更多外部力量去关注与走进城中村,带动激活更多的资源与力量行动起来。
去年“鸟巢计划”决定从执行型组织向支持型平台组织转型,导入外界的资源。去年7—9月,他们与厦门市图书馆、“面包书”读书会联合举办了儿童阅读分享大赛。同时,他们也为其他公益项目提供平台:推动全国各地关注流动儿童教育的公益组织一起举办了“城市·我爱你·再见”返乡儿童系列关爱行动;助力厦门培善社工“边缘青少年”服务计划落地城中村;为“担当者行动”在安兜和西潘4所民办校的“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提供跟进服务。
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备发起城中村 图书馆发展基金会,致力于在2019—2020年间支持、推动24个厦门城中村建立图书馆。“通过推动公益图书馆的建设,在城中村这片文化沙漠开辟出一片绿洲来。通过为孩子、家长、志愿者提供学习与服务体验融合的‘巢人学堂’,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发出亮光。”丁勇说道。
开办“巢人学堂”推动社区文化教育
除了借阅图书,更要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课外场所。图书馆的拓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其内涵。
三月的第一周,安兜、西潘、高殿公益图书馆的活动就多达20场。有专门为家长们开展的鼓圈沙龙、智慧育子、亲子阅读女神节系列主题活动,有为小朋友开展的三月童话主题阅读活动。此外,还有音乐课程、美食介绍、科技历史、情绪管理课等活动。
“我们不仅要开一间图书馆,更要做一个能点亮未来、助力成长的‘巢人学堂’。这里不仅有孩子们的学堂,有家长们的学堂,也是志愿者们的学堂。”丁勇透露。除了借阅图书,以图书为媒介,城中村图书馆也在努力成为社区的文化教育平台。在厦门的一些高校和公益团体支持下,城中村图书馆的内涵不断丰富。
2018年他们举办了超过513场的“巢人学堂”活动,参与活动的孩子、家长、志愿者达1万多人次。
为了影响到孩子们的父母,图书馆运营团队希望父母带着孩子来看书,也鼓励小朋友们把书借回家。去年他们组织了4期免费夏令营活动,带着孩子走出社区,外出游学。
今年,团队将发展家长自组织提上日程,准备成立家长俱乐部承担成长课堂,同时成立家长读书会。
城中村社区低龄孩子多,民办幼儿园数量不少,但是条件非常有限。团队也在筹划“小小图书馆”项目,在民办幼儿园设立“班级图书角”,启动民办教育机构教师赋能计划。
“厦门有大量的打工人群,如果他们生活在一个缺少文化的环境里,他们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培养种子教师、种子家长,把社区周边的阅读氛围带动起来。以小带大,以个体带群体,从点点滴滴做起。”丁勇表示,“这里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可以是服务与实践的体验;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交互学习、交流的中心,可以助力孩子、家长、志愿者们共同成长与改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