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描绘了2019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提出的“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说出了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的所思所想。
报告对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让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毕绪龙非常兴奋:“通过学习报告我深深感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具有很好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期待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处理好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旅游推广等的重要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思路举措、形成融合发展新动能,为文化强国战略作出新贡献。”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为报告描绘的发展蓝图叫好。“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旅游业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大众旅游’到2017年的‘全域旅游’、2018年的‘出境旅游’,到今年的‘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政府工作报告对旅游业的战略定位是清晰的,工作部署是明确的。如何让更多老百姓‘有得游、游得起、玩得好’,从而推动消费稳定增长,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当前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他说,“作为民生和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如既往地在报告中得到了重点表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还有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都在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营造更为有力的市场环境。”
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王全吉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馆人努力的目标,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运用文化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卓有成效地开展数字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针对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发现和培养一大批群众文艺骨干,在乡镇组建群众文艺团队,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要充分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王全吉说。
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又听取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好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古蜀文明的研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要把更多精品展览奉献给人民,以优异的品质服务人民,使博物馆成为培育高尚社会风气的场所。”
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李昶表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需要编制符合时代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规划。‘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方面都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可以在都市农业、农耕文化、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文创产品方面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在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推动建设宜居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通过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乡风文明,制定简便可行的乡规民约,达到治理有效的目标,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这五方面统筹推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李安鹏认为报告客观务实、重点突出,让人很受鼓舞:“报告提出,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前,贵州正在按照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作为全国的民族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大省,我们将继续推进和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以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为目标,全力推进‘黔货出山’,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建立10个非遗小镇、10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0个非遗村落和100个非遗旅游景区。”
对报告中提到的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任务,江苏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季培均深入思考后表示:“对文化和旅游部门来讲,这是职责,是使命,也是机遇。扬州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之一,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品类丰富,如何让这些遗产在新时代更好地传下去、活起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以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契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存信对报告感受最深的就是“实”:“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尤其提到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随着现代考古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发掘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不同时期的盗掘行为也十分普遍,使我国的考古遗存和资源越来越稀缺。这就要求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以最大可能获取信息为宗旨。近些年,考古方法从传统的田野考古逐步向田野考古和实验室考古并存的趋势发展。可以说,实验室考古是田野考古的延续和扩展,它为考古学综合研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信息数据和实物资料,而且通过保存维护、陈列展示、研究利用及复原复制等,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