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浅谈乡村旅游的“好便是巧,巧便是好”
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背景下,在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回想2015年,102岁高龄的“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杜老,为乡村旅游发展题词鼓劲,用颤抖的手写下五个字“乡村旅游好”。笔者在感动之余,也希望各地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热潮中,以“好”为目标,不盲目追求“大”和“快”。如何追求“好”?借《红楼梦》里“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说法及谐音,提出乡村旅游的“好便是巧,巧便是好”之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比较优势与外部效应,乡村旅游的宏观巧妙。
黄奇帆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旅游是最讲究个性化的产业”,所谓比较优势,就是经济学中讲的围绕经济主体要素禀赋相对最富集的部分确定战略导向,也就是讲究经济要素禀赋的深层个性。陕西袁家村的带头人郭占武经常说袁家村的模式不可复制,客观上,强行复制袁家村村集体旅游经济模式的项目也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少有那个村庄具备袁家村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积累起来的村集体经济比较优势。任何一个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自己跟自己比,一定有比较优势,聚焦利用自己乡村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确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战略,是乡村旅游的宏观巧妙所在。各地乡村旅游,一定要各走各的路,一定不要在战略上复制其他地方。
各地很多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都是按外部效应规律发展的结果,所谓外部效应,又称溢出效应,即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外部的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乡村旅游运用外部效应,要尽可能减少自身为创造旅游吸引力、文化力和消费力的投资和其他投入,要尽可能加大把外部各种各样的价值、资源引入到自身乡村旅游发展中来的程度。广东顺德长鹿农庄,把世界闻名的顺德饮食资源引入;四川绵竹年画村,让绵竹年画资源上墙;浙江嘉兴乌镇,把文化大家木心乃至全世界对互联网的关注等价值和资源引入。老天爷留下的、老祖宗留下的、其他产业创造的、社会生活创造的一切价值和资源,都要被尽可能引入,这也是乡村旅游的宏观巧妙所在。
二、低成本精品与高创意融合,乡村旅游的微观巧妙。
笔者在袁家村考察时,当地旅游部门领导专门介绍,在袁家村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精品小吃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深意在于,把小吃做精,比把乡村旅游的其他方面做精成本小得多。袁家村的旅游精品化发展,迈出的第一步是小吃精品化,发展起来之后,再开始追求各方面的精品化。大多数旅游要素要做到精品成本化都较大。在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微观操作层面,走低成本精品化之路很重要,尤其在起步阶段和突破关口。除了精品小吃之外,精品标识标志、精品自行车道(无须硬化)等低成本精品手段,都应重视,先做不费钱的精品,先做容易做的精品,以此促进和带动乡村旅游的整体精品化,这是“四两拨千斤”的微观巧妙。
“旅游+”,乃至“旅游+-×÷”等旅游与其他经济产业和社会领域的融合,近年来备受瞩目。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我们更应该重视高度文化创意对旅游现代产业融合的作用。乡村旅游的现代产业融合,要有高创意,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是辽宁盘锦的稻艺旅游。在研究盘锦大米产业和盘锦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问题时,时任分管旅游的副市长的姜冰先生想到了鲁迅美术学院。鲁美院长亲自带队,下大功夫研究出了一套高水平的水稻艺术,使盘锦稻草艺术节、辽河口稻艺文化园成为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的亮点。鲁美盘锦稻艺团队后来创作的沈阳锡伯龙地等其他稻艺旅游项目也以高创意取胜,锡伯龙地的“龙头米”已卖出很高的价格。当下全国乡村旅游,随意为之甚至不过脑子之风亟须遏制,不少地方摆个雕塑、修个亭子就算搞乡村旅游了,用“高创意融合”来要求乡村旅游在微观操作上的巧妙发展,即使“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是好的。
如果说文化是软实力,那么,旅游就是巧实力,文化和旅游走到一起,合成一对最不能硬来的领域。乡村旅游万般,好便是巧,巧便是好;若不巧,便不好;若要好,须是巧。(作者系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旅游产业融合投资委员会主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