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趣】冬日广州听春潮

2019年02月11日 09: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南国的广州正处于北纬23.5度的北回归线上,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在气候上占据了地球“五带”中的北半球热带与北温带分界线的天时地利。因此广州既有热带(准确地说应该是“亚热带”)的酷热,又有北温带的“四季分明”。在气候上,广州入冬时间一般为次年的1月9、10日,仅维持10天左右。广东中部南部地区则无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广州冬天总是姗姗来迟,而春天的气息总是与冬天的脚步相伴而行。

  在南粤的历史名城广州,林林总总的冬日传统节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冬至节、春节(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波罗诞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节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就在广州读书、工作和生活。大学毕业融入广州市井生活,冬至这天单位居然提前一个小时下班,让大家回家买菜过节,晚饭时还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节日气氛宛若过年。这天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冬至大过年!”

  冬至这天是一年当中北半球夜晚最长、日照最短的一天,此后日照逐日延长。因此,我国古远的殷代就将冬至前一天定为“岁终日”,将冬至当天定为“岁启日”,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商、周、秦朝将其定为“岁首”,汉代将其定为“冬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农历)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肥冬瘦年”“冬至大过年”成了广州市民的口头禅。特别是世居广州老城区和郊区农村的“老广”们,冬至这天都会准备三牲、果品、汤圆在祠堂祭祖,吃团圆饭。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扩容巨变,“新客家”们也在广州过“冬至节”,为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平添了不少节日气氛。相比起春节期间,“老广州”举家出省出国旅游,“新客家”举家返乡过年,广州街市部分店铺关门,街头人车稀少的节日氛围,用“肥冬瘦年”来形容广州的冬至节日气氛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广州的春节,“瘦”也有“瘦”的精彩,那就是迎春花市。通常每年的春节都是在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此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而北回归线上的广州,早已花团锦簇了。广州迎春花市是岭南古老春节习俗,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早已扬名海内外。每年腊月的年廿八、廿九、卅十(有时候是廿七、廿八、廿九)三天,是广州迎春花市固定的举办日。许多举家返乡过年的“新客家”们为了一睹广州迎春花市的精彩,一般都会逛完花市才赶回家乡吃年夜团圆饭。

  广州的花市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与东莞的香市、罗浮山的药市、廉州的珠市并称为“广东四市”,影响深远。上世纪六十年代,广州迎春花市一度到达鼎盛时期。许多领导人都来逛过广州迎春花市,故有陈毅元帅《广州花市》“旖旎春如锦,看花人更红”,董必武“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郭沫若“游人手把花成束,迎得春风上面庞”等称誉诗句。著名作家秦牧先生的散文《花城》更是把广州迎春花市描写得淋漓尽致,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十分广泛。

  近几年,广州市园林部门编制了《广州市花景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建成58处赏花点,60个花景,并将花城广场、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成三大展现广州都市形象的花卉节点。在整个冬天里,你还可以尽情地观赏广州市区立交桥的空中杜鹃花廊、人民北路和麓湖公园的宫粉紫荆、烈士陵园和越秀山的木棉花、白云山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桃花、萝岗香雪公园和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梅花、临江大道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黄花风铃木、临江大道和机场高速的异木棉……正是:冬季羊城尽飘“雪”(梅花香雪),花城无处不飞花!

  逛完迎春花市,广州人最期盼的春节活动就是逛广府庙会。

  庙会起源于远古的祭祀和祈祷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在寺庙和道观周边举办,还有抬神巡游等仪式,后来又增加了集市、娱乐的内容,吸引了更多民众“逛庙会”。这种庙会巡游活动在唐宋时期传入岭南一带。传承到今天,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形成了一南一北、闻名海内外的中国春节期间的两大庙会。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重新开放的广州城隍庙成了旅游热点,也为广府庙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契机。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岭南最大的城隍庙,集岭南建筑艺术与广府民俗文化于一身,是明清时期广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到了清代则成为羊城八景之一。城隍庙重开之后,广州越秀区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城隍庙忠佑广场打造了一个广府文化嘉年华式的广府庙会。庙会内容涵盖了城隍爷巡游、元宵灯会、粤剧表演、广绣剪纸、岭南美食等极富岭南文化特色的各种活动。这个时候,出国旅游的“老广州”们回来了,返乡过年的“新客家”们也回来了。广府庙会一连7天,游人如织,年味越来越浓。

  在广州的冬日里,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庙会,就是南海神庙的波罗诞。

  相传唐朝时期,一位天竺(印度)属的波罗使者前来广州,并在南海神庙处种植了从天竺带来的波罗树。这位波罗使者最后终老于广州,后来被封为“达奚司空”,并建南海神庙供奉,设定的生日为“波罗诞”。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广州黄埔区的南海神庙都会举行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波罗诞。它是珠三角地区人民一年一度对南海神进行祭祀的传统民间习俗,已有千年历史。人们通过祭祀活动祈愿国泰民安、海不扬波、出入平安。宋代刘克庄《即事》诗中记载有“波罗诞”的盛况:“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庙。”现代的波罗诞,已经成为珠三角人们祈福、举办民俗文化活动、观光旅游的盛会。

  冬日的珠江两岸,流光溢彩,春意盎然。

  作者(克军)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0日 03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雅趣】冬日广州听春潮

2019-02-11 09: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