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文化产业居全国第一方阵 文艺发展持续繁荣
湖南举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第22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11月28日电 65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01人次获国家级大奖;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由3处增加到183处,居全国第9位;建成乡镇文化站243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682个、农家书屋44058个……改革开放40年,湖南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湖南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28日召开第22场新闻发布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湖南涌现了一大批文艺名家和精品力作,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历史小说《曾国藩》等成为风靡一时的“爆款”,湘剧《山鬼》、花鼓戏《喜脉案》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文学湘军”“戏剧湘军”声名鹊起、享誉全国。
进入新世纪后,湖南文学艺术创作生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涌现了电影《国歌》《十八洞村》,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雍正王朝》《彭德怀元帅》,戏剧《老表轶事》《李贞回乡》《月亮粑粑》《袁隆平》,图书《走向世界丛书》,小说《大清相国》《漫水》,报告文学《乡村国是》等精品力作。
40年来,湖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努力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全省用于保障文化民生的经费逐年增加。”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介绍,1980年至2017年,湖南文化事业费用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大幅增加,先后设立了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资助一大批文化事业产业项目。
湖南基层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也从无到有,建成乡镇文化站243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682个、农家书屋44058个。截至2017年末,湖南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210.9平方米,基本实现“省市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
蒋祖烜表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湖南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成为湖南一张靓丽名片,在全国叫响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品牌。
数据显示,2017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196亿元,同比增长14.9%,占GDP比重6.35%,约为2004年的10倍,文化产业居全国第一方阵、中西部前列。
湖南的思想道德建设也蔚然成风。4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该省各级共选树重大典型800余个,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德艺双馨艺术家”李谷一、“爱民模范”宋文博、“最美导游”文花枝、“雷锋家乡小雷锋”周美玲、“扶贫楷模”王新法等英雄模范人物,段江华和望城消防大队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湖南共有13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1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428人(组)获评中国好人。(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