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创“出海”任重道远 讲好中国故事需先练好“内功”

2018年06月22日 07: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利民

  原标题:中国文创“出海”任重道远

  “中国文化周”是中国文化创意领域展开的一项重要议程。2018年“中国文化周”的主题是“中国文创产品展示周”(以下简称“文创周”),该展示周从5月10日至6月30日亮相海外35个中国文化中心。自2016年起,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始联动举办“中国文化周”等统一品牌活动,这是我国连续举办的第三个“中国文化周”,今年该中心的一大任务是为中国文化企业海外发展和文创产品提供展示及服务平台。

  中国文创“出海”,既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载体,也将中国的文创产业更多嵌入世界市场中。在竞争中获取更多发展机会、市场份额,关键还在于“内功”的提升和能力进化,中国文创“出海”任重道远。

  中国文创“出海”

  据了解,在“文创周”期间,35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将通过自主策划、部省合作、部际合作及从海外中心项目资源库中选取精品项目等途径组织活动内容,以展览展示为主,结合论坛、研讨、讲座、产品发布、互动体验等形式,形成文创产品展示、产业交流与合作以及人才互动等为一体的主题文化活动。其中重点项目包括“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综合展”、“丝路记忆——Nice Choice文创海外推广展”、“方寸中国——中国集邮文化及文创产品海外推广展”等。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综合展”的展品包括“朝珠耳机”、宫廷娃娃和故宫猫元素的文创产品,展览融入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故事等元素,并加入时尚元素,贴近大众需求,实用性强;“金陵文创展览系列”则带来以南京大报恩寺为设计元素的茶具、云锦制品等。此外,“文创周”期间还将展示敦煌元素的丝巾、特色皮影表演、木偶剧表演和古琴演奏,以及基于汉字和水墨画元素打造的一系列首饰和玩具等衍生品。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文创周”期间,将举办涵盖文博、非遗、设计、动漫、数字科技等不同领域内容约86项重点活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2日,“文创周”至少已在老挝、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马耳他、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城市展出。在悉尼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综合展”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刘红革表示,故宫文创旨在把故宫的文化藏品与实用价值相结合,以此来丰富生活,让文物藏品和典藏里面的文字“活起来”“走出来”“火起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认为,“文创周”是一种文化宣传方式,文创产品不是简单的复古,外国人在了解中国文化时,可以借助文创产品消除古今的隔膜,为其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桥梁”作用。

  政策落地不易

  文创产业日显其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推出的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报告《文化时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总览》显示,文创产业是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资产。

  以中国为例,从2004年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速超过23%,远高于同期GDP增速。2011年至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从3.28%升至4.14%。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总额超3.55万亿元。而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5.7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约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未扣除价格因素)。

  在市场扩增趋势中,地方政府部门期许发挥更大作用。去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等提出了50条举措。其发展目标是,未来五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15%左右,到2030年,增至18%左右。

  近日,北京市文化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试点单位可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及以上奖励开发工作人员;试点单位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单位批准,可以兼职到本单位附属企业或合作设立的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活动。政策自然有鼓励作用甚至形成变革助力,但形成实质成效并不容易。

  政策易出,落地不易。杭侃认为,上述《意见》规定相对比较“粗线条”,如果按照字面内容去理解,执行起来会有一些争论。比如“净收入”如何明确?收入背后投入了多少,投入部分包括哪些,比如人力、场地等是否都包括在内。计入内容或范围不同,净收入也会有所不同。他表示,《意见》的落地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去操作和完善的问题,针对《意见》内容,应该要有非常明确的细则,来规范具体的实施行为。

  练好“内功”

  在杭侃看来,参看发达国家文化消费的情况,中国文创产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还有很多的瓶颈需要克服和突破。

  目前我国大小博物馆正在主动或被动地推动自身文创的开发。2015年,《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博物馆行业首个行政法规,其明确博物馆可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旅等产业相结合。2016年,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

  杭侃认为,博物馆不应产业化,它的一大功能是教育,文创开发的作用在于让大众更好地“把博物馆带回家”,实现馆藏资源的活化。但故宫文创开发不应成为对标物,因故宫属于巨型博物馆,在资源条件、政策、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有特殊性,很多博物馆并不具备类似条件。

  不少博物馆在馆藏资源、客流量、资金、IP影响力以及文创人才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一些文创产品只是对馆藏品进行复制、嫁接或粗加工,产品形态或内涵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较弱。曾有博物馆人士表示,政策虽然鼓励文创开发运营,但实际操作中难以避免机制的阻碍,因博物馆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怎么展开经营、收入如何分配等还没形成统一认识。

  形成更好的机制和市场环境,练好“内功”任重道远。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收入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9.4%,但从业人员同比下降0.3%。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磊认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他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加强政策集成、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培育新型业态,同时通过文化功能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斌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版权内容),同时在很多文创行业细分领域中并没有建立起符合产业规律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好创意也拍不出好作品。此外,我国目前缺乏具有较高鉴赏能力的消费市场,从而无法给原创以正确反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中国文创“出海”任重道远 讲好中国故事需先练好“内功”

2018-06-22 07: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