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经济舱”将受益于刚出台的官员差旅新规
在上任东航掌门人不久后,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曾做出公司管理层国内出差只坐经济舱的规定,希望让出更多乘坐头等舱和商务舱的机会给乘客,进而提高公司的收益。
如今,这样的规定也要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干部中实施了。
财政部昨天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就出差审批管理、差旅费开支标准制定、财务报销和监督问责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其中,在交通费用方面,规定司局级乘坐飞机时只能乘坐经济舱。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又一股“从简风”,而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航企已经从客流结构的变化感觉到了“从简风”带来的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东方航空获得的最新内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东航国内高端旅客减少102.2万人,减收10.9亿元。
那些流失的高端客源
对不同级别的人员出差时乘坐飞机,《办法》详细规定了不同的舱位。
其中,部级及相当职务人员坐飞机出差时可以乘坐头等舱;司局级及相当职务人员乘飞机时只能乘坐经济舱;其余人员出差时坐飞机只能乘坐经济舱。
据记者了解,这一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而一位国企的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按照以往的管理,很多政府对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政策,国资委也会转发,央企和相关国企也会参照执行。
尽管无法预测此次规定涉及的人员数量和乘坐飞机的次数,但记者昨天咨询多家航空公司人士了解到,这一规定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打击航空公司高收益来源的头等舱和公务舱(统称“两舱”)需求,因为在此之前,公商务出差消费是国内航空公司两舱需求的重要来源。
事实上,自2012年年底以来,限制“三公消费”及反对铺张浪费的一股“从简风”,在吹乱酒店、餐饮等产业的同时,也已经对民航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东方航空总经理马须伦就曾对本报记者称,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商务活动不活跃的影响,加上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的要求,从公司的旅客构成中,可以明显看到中高端旅客数量的下降,进而导致票价水平下降了不少。由于对“八项规定”的贯彻执行,马须伦预计对中高端旅客的需求影响会长时间持续。
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东方航空获得的最新内部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商务活动减少,高端旅客大幅下降,2013年全年,公司的国内高端旅客减少102.2万人,减收10.9亿元。
受到实质影响的不止东航一家,记者昨天咨询多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人士都表示,去年很多公司的两舱客流量都有10%~20%不同幅度的减少,贯彻“八项规定”的要求或是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过,一位航空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分析称,对国内航企来说,由于国内航线两舱收入占全部客票收入的比例约8%,预计不会对航企的经营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但是,去年以来整个经济的不景气,令很多航线的经济舱票价也难以提升,航空公司的票价水平和盈利水平都在下降,很多只是依靠汇兑收益的支撑,才勉强获得账面盈利。
超级经济舱乘虚而入
司局级干部乘坐经济舱,可能也给一些航空公司近几年着力改造的“超级经济舱”带来更多机会。
超级经济舱,也被称为高端经济舱,除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外,部分航空公司近年来力推的“第四种舱位”。理论上讲,它还属于经济舱的范围,但却可以享受类似商务舱的服务,不用忍受狭窄座位的压抑。
从2010年开始,南方航空就陆续在广州、深圳至北京、上海等国内热门航线上推出了“高端经济舱”。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因为要将原有飞机的部分经济舱座椅改造,扩大前后座椅之间的空间(从79厘米扩大到90~94厘米,增加40%的空间)。
超级经济舱的票价最高仍按照经济舱全价票出售,但享受的却是接近于两舱的服务,比如航班起飞前赠送一瓶饮用水,增添一条毛毯、一份报纸,配餐中增多一份小餐点,在地面值机和候机时,也可以有专属的值机柜台,并且优先登机。
此后不久,国航也对自己的飞机进行了改造,推出类似南航的“高端经济舱”,只不过名称改成了“超级经济舱”。当时,国航一位管理层就曾对本报记者介绍,设置“超级经济舱”,除了希望吸引那些愿意以高一些支出享受差异化服务的普通旅客,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满足那些因国家行政等级划分或公司差旅政策等因素限制而不能享受头等舱、公务舱的公商务客人。
与南航和国航相比,三大国有航空中的另外一家东航并没有改造自己的飞机,而是计划发掘大众、休闲消费的空间。
“现在航空业的消费结构已经在发生变化,旅游休闲消费开始逐渐兴起。”刘绍勇表示,根据东航方面的统计,在中美航线上,目前自己花钱坐飞机的乘客超过了70%,京沪航线上超过了60%,到港澳台地区的自费乘客也超过了50%,而且45岁以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因此,航空公司也要顺应这些变化。”刘绍勇介绍,目前低成本航空发展势头很迅猛,混合型航空经营模式正在兴起,东航也在逐步布局,推动旗下的中联航向大众化、经济性公司转型,并早日实现低成本航空捷星香港启航运行。“未来东航要走双模式运营、多品牌经营之路,将全服务和低成本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作者 陈姗姗 戴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