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频道 > 国内专题 > 2021 > 2021中国经济趋势年会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经搜索

潘家华:碳中和这道关一定要过

2021年01月09日 22:3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月9日,在经济日报社举办的“2021中国经济趋势年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碳中和这道关我们一定要过。

  潘家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气候,是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控制气候变暖速度和幅度,我们需要迈开腿,疾步走,加速清零碳排放。中国向世界庄重宣示提前碳排放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体现出国际责任、大国担当,也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明确碳中和目标,提振了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更高屋建瓴推进了中国减碳进程。

  潘家华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首次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应该说,如此大的投资,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大的雄心,体现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他说,在国际社会关于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从根本上讲,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减少乃至于中止化石能源消费,不仅可以推进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我们需要的是能源服务,而不是化石能源。不论电力是来自于零碳的风力、光伏或水能,还是来自于煤炭、天然气,只要有电力能源服务,社会经济的需求就可以满足。化石能源行业的就业,就可以被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所替代,而且更安全,更清洁。

  潘家华指出,森林碳汇具有固碳效应,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中和”掉一部分碳排放。要明确的是,森林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形成干物质;通过燃烧腐烂,将干物质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因此,从生命周期或长时间尺度看,森林是严格意义上的“碳中性”。所以,不要寄希望于植树造林就可以中和掉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

  潘家华表示,实现碳排放达峰,是走向碳中和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社会上有一种错觉,就是碳排放峰值越高,发展的空间越大。殊不知,碳中和刚性表明,峰值越高,碳排放清零越困难。这是因为,化石能源利用,投资锁定效果强。现在投资建设的煤电厂,至少要40年才能经济理性地退役,现在投资燃油汽车生产线,也不是10年或20年就可以回收成本。这样一来,峰值不仅高,还会有一个很长的高峰平台期。如果早转型,实现削峰发展,并缩短峰值平台期,不仅是高质量发展,高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由于其零碳导向,更加有利于走向净零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亮整理)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