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出版社30周年庆典活动9月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等出席庆典活动并做了重要讲话。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讲话中提到,文化艺术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的出版社,主要出版古今中外游戏文学艺术作品。出版文艺理论、歌本论艺术史、艺术工具书,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部及所属机构的科研创作成果,等等。三十年来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书籍达4000多种。其中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出版工程有文化部高等艺术教育规划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选题中国艺术辞典系列、中国现代戏剧史、现代欧美戏剧史、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艺术概论,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等等,其中不乏精品力作,如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京剧大师陈燕秋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第六届全国书籍装祯设计银奖;中国舞蹈荣获“五个一工程”一百好书奖等等。王文章指出,这一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图书,只是出版社有代表性的图书的一小部分,其中还有很多没有参与评奖,但是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它的影响就在于我们为国家文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为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创新做了一个时代的记录。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说,三十而立,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代又一代的社长,一代又一代的编辑,为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发展作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提出,“我和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许多社长都有较深的交往,对他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他们自身的修养以及对整个出版事业的热爱,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应当讲文化艺术出版社在中国它不是一个大社、强社,但是我认为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前景是好的,基础是牢的。要以建设三十年为契机,认真研究市场,认真研究自己的将来发展方向,争取在建设四十年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不惑,在四十年的时候要奠定大社、强社的地位。尤其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时候,我就希望我们真正地来研究市场,适应市场,用精品图书来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下决心做大社、强社,对得起文化艺术出版社这几个字!这个社的名字是矛盾先生题的。”
创办至今已有30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在追求知识的80年代,有过曾经的辉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图书阅读不再占据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时间,即使是阅读,休闲类、技能类图书的比重也日益加重,文艺类图书的生存空间日益被挤占,和众多文艺类出版社一样,文化艺术出版社也面临着读者数量下降、作者队伍流失、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都在下降的危机。
去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被国家列为第一批转企改制的出版社。在确保配合文化部工作部署、服务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研究的前提下,加快转企改制步伐,转变经营思想,引进新型生产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以打造学术精品、艺术珍品和高品质文化类畅销书为出版重点。借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时,以成立三十周年为契机,该社展示了三十年的出版成就和转企改制带来的新成果。
对外,以国际图书博览会为桥梁,在积极引进国际出版资源的同时大张旗鼓推广自己的艺术精品,争取对外出版的主动权。文化艺术出版社将在全国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在博览会两场组织两场讲座,分别为著名畅销书作家、著名心理、情感、时尚专栏作家刘轩,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的精彩讲座。对内,下大力气培养一流的作者队伍。三十年来,众多一线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文化艺术出版社保持着长期合作,正是这些优秀的出版资源保证了文化艺术出版社图书的高品位、高质量。文化艺术出版社的三十年庆典活动上,众多文化名人如梁晓声、冯骥才、周大新、莫言、王蒙等作家,以及马未都、杨澜、陈丹青、方力钧等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受邀参会。
如今,文化艺术出版社拓展出版范围,走复合出版、大出版之路,将出版资源做到最大化,打通纸质出版、数字出版、定制出版、展览、工艺美术、多媒体、影视等等,将出版资源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展现,争取社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特别是结合网络开展的数字出版,不仅仅是形式革命,还是内容革命。
从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这对一家文艺类出版社来说,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改革的路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未来总是美好的。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