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百行动”综合试点 打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今年国资国企将迎全局性改革
将制定央企投资监督细则和建立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体系
2018年,国资国企将迎来全局性改革。《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1月1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提出,今年要着力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其中改革试点从单个走向综合,未来要实施“双百行动”,扩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范围,推进综合改革。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有企业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主要工作是去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将制定央企投资监督细则,并研究建立中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17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23.5%。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创五年来最好水平。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上述会议上表示,这背后除了抢抓机遇开拓市场,聚焦做强做优实业,还有综合施策降本增效、大力推动去库存清应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工作。
2017年中央企业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成本费用增幅低于收入增幅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两金”余额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4.1个百分点,存量“两金”压降超过50%,实现年度压控目标;共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煤炭过剩产能2703万吨,主动淘汰、停建、缓建煤电项目51个;累计减少法人8390户,减少比例达16.1%,节省管理费用135亿元。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其中,中央企业及子企业全力推进公司制改制,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各地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近97%;中央企业8家投资公司试点和2家运营公司试点积极探索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制,各地国资委共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89家;全国“三供一业”完成分离移交或签订移交协议的达80%,陕西、湖北等23个地方和64家中央企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2017年电力、石油、天然气、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引入各类投资者40多家,资本超过900亿元。中央企业首批10户员工持股试点子企业完成首期出资入股,27个地方158户企业试点有序推进。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2018年生产经营主要目标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这实际上是为国企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标准体系,是国企发展的重要突破和标志。”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2018年将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开场年。
要实现这一切,“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肖亚庆称。
其中,包括着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化解过剩产能,2018年中央企业要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目标任务,积极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同时,要着力抓好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进一步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的十项改革试点都是单项的,未来要实施‘双百行动’,选取百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肖亚庆透露,还要在总结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两类公司试点范围,推进综合性改革,着力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率和水平。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过近几年铺垫准备,到2018年年底国企有望取得更大的全局性突破。两类公司、混改等试点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下一步应总结经验,各项改革在试点外的范围铺开。
国资委2018年的另一大重点任务则是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表示,党中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各级国资委和央企要在这方面主动作为,重点是做好去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工作。
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40家企业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按照国资委的安排,2018年要严控各类债务风险,持续做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力争中央企业带息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平均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
同时,肖亚庆表示,要严控投资风险,制定《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化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此外,目前有63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担了1713个项目,境外投资、法律诉讼、廉洁等国际化经营风险也需要严控。
国资委还强调严控金融业务,严禁脱离主业单纯做大金融业务。要求全面加强委托贷款、内保外贷、融资租赁等高风险业务管控,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贸易”,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研究建立中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体系,开展风险自查专项活动。
□记者 王璐 实习记者 黄可欣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