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不好,收菜的客商不愿来,新鲜蔬菜出不去,好菜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冷库建在公路边,菜商争相来采购,菜刚摘下来就能卖、能运,一亩番茄能卖四五万,这光景越过越好。”10月29日,秋风阵阵,沃野渐凉。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小罗庄村的温棚种菜户向俊友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群众对“四好农村路”与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的真切感受。
为啥博望镇的蔬菜产业越做越大?除了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注入等因素之外,一条条农村公路串联起田间菜园、村头市场、冷链仓储与全国市场,农村公路已成为带动蔬菜产业升级、助力群众增收的“富民通道”。
近年来,博望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在交通建设上,锚定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多公里,全镇基本实现了省道连县道、县乡道路宽,通村公路连成网、村内公路户户联,一张覆盖全域、联通城乡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
博望镇在实现100%行政村、自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将田间生产路、产业路延伸至特色产业园区,特别是黄金梨、温棚蔬菜、良种葡萄、精品月季集中种植区,形成“主干道连村、支线通田”的路网格局。紧邻豫01线和5条县乡公路的区位优势,叠加“毛细血管”般的农村路网,不仅让大型农用机械、运输车辆直达田间地头,更让外地客商的收购车随到随装,彻底解决了水果蔬菜“运输难、保鲜难、损耗大”的问题。
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博望镇的黄金梨、蔬菜、葡萄产业迎来了“冷链升级”的新机遇。该镇围绕前荒、刘庄、东风、梅林等黄金梨产业园区,尚庄、小罗庄、向庄等重点温棚蔬菜园区,将冷链保鲜库建设与路网布局同步推进,在公路沿线建成大型冷链仓储设施,借助便捷的农村公路实现互联互通。清晨从菜园采收的梨、葡萄、鲜菜摆进村头蔬菜市场,物流车辆就地装车,24小时内便可直达武汉、南昌、洛阳等全国多个城市的批发市场。同时,还可延伸触角,将农副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路通畅了,冷链物流车辆‘跑’起来了,推动了蔬菜运输效率和附加值双提升、运输成本和损耗率双下降。”博望镇武装部长邓富国说。
“四好农村路”不仅“蔬”通了农产品的外销通道,更打开了群众的“致富门”。截至目前,博望镇黄金梨、蔬菜、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2万亩,年产量20万吨,实现年产值2亿多元,成为强村富民的龙头产业。
特色产业加速跑,村民务工不远行。眼下,该镇有4000多名村民在村头园区务工,人均日结工资100至2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顾家又增收。同时,通过“订单种植”高于市场价0.5%的兜底收购方式,带动全镇脱贫户每年增收2000元。
如今的博望镇,田间是连片的“绿色菜园”,路上是穿梭的“运输车辆”,园区是忙碌的“就业身影”,“四好农村路”与蔬菜产业的深度融合,正绘就一幅“路畅业兴民富”的美好前景。
方城县交通工程技术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继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推动“公路+产业”融合发展,让“四好农村路”不仅通到群众家门口,更通到群众的心坎上。(李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