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乐都区:高原冷凉蔬菜“打头阵”

2025-10-16 17:00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海海东乐都区:高原冷凉蔬菜“打头阵”

2025年10月16日 17:00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秋日的青海,天气转凉。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姜湾村的乐都高原绿色蔬菜育苗基地温室大棚内,辣椒苗长势喜人。棚内安装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在作业,灌溉设备将水分和养分均匀输送到每一株幼苗根部,实现了精准高效的培育管理。

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罗忠娟介绍,2025年该育苗中心计划繁育茄果类、叶菜类等优质种苗2500万株以上,目前已完成乐都长辣椒、西红柿等品种的培育。这些种苗主要供应乐都区及周边县区,有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青海省蔬菜主产区,乐都区依托海拔2000米以上的冷凉气候优势,明确“青藏门户·乐都果蔬”战略定位,着力构建“沿湟主轴、条沟辅线、带状布局”的产业格局。目前,全区已建成引胜沟万栋拱棚基地、沿湟深冬设施蔬菜基地等5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设施+露地”双轮驱动模式。截至目前,该区设施温棚超万栋,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将突破40万吨,蔬菜产值超14.5亿元,产量占青海省40%以上。

科技赋能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乐都区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化肥用量减少25%。通过发放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措施,连续三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从源头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

经营模式的创新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户。乐都区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516家,带动3.9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企业提供种子、技术并保底收购,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党建+合作社+基地”模式则让农民获得“租金+薪金”双份收入,目前已带动全区蔬菜种植户人均增收2500元。在芦花乡城背后村,1400亩菊芋订单基地吸纳40多名村民务工,预计年产值70万元,探索出“土地流转+务工收入+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高原西蓝花”成为供港蔬菜,“乐都彩椒”远销俄罗斯,“乐都香菜”销往上海,“乐都马铃薯”出口吉尔吉斯斯坦……在赢得市场青睐的同时,乐都蔬菜的品牌越来越响。如今,“乐都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等特色品牌累计获“两品一标”认证32个,注册“乐字号”商标26个。今年以来,该区累计出口土豆、彩椒等农产品4252吨,创汇128万美元。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