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多模态的成像技术支撑,助力全景式解析生命奥秘。
该设施于2019年5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推动,并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进行建设。其核心装置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装置一)、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装置二)、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装置三)及全尺度图像数据整合系统,可对生命体从分子到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观测与精确测量。
“成像设施将打通尺度壁垒,多层次、全景式揭示生命的奥秘。”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院士表示。设施已吸引29项数字生命重大项目建议书,未来将围绕脑科学、肿瘤诊疗等国家战略方向开展系统性攻关。
生物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成像设施总工程师徐涛院士表示:“设施建设催生了一批自主研制的科学装备,今后将继续推进科研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在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仅生物物理所就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冷冻光电关联显微镜、纳米分辨率单分子定位显微镜、活细胞超分辨成像显微镜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并实现部分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
据悉,成像设施将实行开放、流动、择优的机制,面向全国开放共享,还将与海外生物医学成像平台建立国际联盟。成像设施将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全景式研究和解析生物医学重大科学问题,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前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