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校思政课 喜闻乐见才能更有精气神

2023年04月28日 10:3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李玉滑

  【光明时评】

  作者:李玉滑

  2023年4月20日,在云南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勉励云南大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自己“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是自己“必须更多强调”的工作。在赴地方和学校考察调研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一定要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云南大学负责同志表示,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大学贺信的精神,首要的是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向思政课要精气神,使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年学子心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思政课要精气神,就要让思政课更加喜闻乐见,唯有这样,对青年学子而言,党的创新理论才能更加入脑入心。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困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思政课教学所要解决的理想信念问题和要塑造的价值观是具体的,是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困惑紧密相连的。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困惑联系起来,认真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及时梳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给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引导,并积极寻求新的解读、新的切入问题的角度,如此,思政课教学才会真正产生效果,才能积极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才会在思政课上真正有收获。

  以故事为载体,让理论更鲜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中国故事中蕴藏着真实的中国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故事讲道理和价值,将有意义的事讲成有意思的事,切切实实得到学生的共鸣与认同。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将政治理论涉及的宏大命题具体为大学生可感知的身边事、具体事、鲜活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面对信息源繁多的高校学生,用生动故事讲深刻的理论观点,更容易把理论讲活讲透。而只有产生了共鸣的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转变话语方式,亲和才能入心。思政课教学要下功夫探索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从日常生活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课程中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努力摆脱“说教感”,用大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实现理论入耳入心。生活化的话语来自火热的社会生活,这也正是大学生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理解中国最生动鲜活的素材。多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上,这里有最具体的中国精神中国面貌,有人民最真实的生活,有时代最强劲的脉搏,也有描绘和呈现这一切最朴实最鲜活的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校思政课想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惑,才能让理论的“活水”真正涌入学生心田。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8日 02版)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