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7月25日正式开幕。
移动电影院CEO高群耀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参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环节,就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与放映新趋势与众多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因为疫情原因,实体电影院在今年举步艰难,不少影院陆续关停。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范围内注销和吊销的影院相关企业最高达到104家,整个上半年共“倒闭”321家。舆论也是一片唱衰,关于“电影院即将消失”、“电影票房模式即将消失”的声音此起彼伏。
即便是在影院重启的当下,对于电影院来说,30%的上座率等条件限制,也昭示着寒意还远没有退去。如何扩充并探索更多发展思路?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保持影院消费对观众的吸引力?都成了电影从业者关注的新话题。
作为实体院线延伸和补充的移动电影院成为疫情期间唯一运营的电影院,也确保了中国电影的“不断场”。其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公益观影,共度难关”活动,成为了“宅娱乐”中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来自移动电影院的数据显示,截止7月20日,移动电影院在疫情期间共上映影片117部,其中国内上映68部,观影人次突破数百万。这都给院线运营者们提供了更多思路。
在高群耀看来,电影院变革的每一次生存与发展,都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升级的结果,而现在就是再次变革的时机。他认为:在“双疫冲击”(疫情+流媒体)之下,传统实体院线的出路就是走线上、线下一体化道路。
超级影院:实体电影院的升级变革
高群耀将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影院形象地命名为“超级影院”,即每一个电影院既有自己的实体院线,经营服务用户,同时拥有自己的线上电影院,应对时间、空间不合适的用户,或者类似这次疫情这样的状态,用户仍然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愿的观看电影。
高群耀表示: “传统的电影院模式终将被‘超级影院’取代,所以实体院线不做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的突破将是没有前途的。”他同时表示,实体院线要摒弃对昨天的依赖,充分把握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模式升级,聚焦观众会员进行用户化深耕,提供社区式无限服务扩展,是未来20年影院模式的进化发展方向。
说到线上的发行放映,移动电影院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行家”。据了解,移动电影院本身就是获得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授权、认证和技术支持的线上电影院。运营成立两年以来,通过自身不断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移动电影院已经具备了成熟和稳定的线上电影的放映能力。仅在2019年,就有250部院线的首映电影在移动电影院上映,这中间有40%的电影是与实体院线同期放映的。
数据显示,在移动电影院元年的2018年,它的观影人次就突破了200万。2019年又翻了一番多,观影人次突破425万。
高群耀表示,移动电影院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赋能于电影院所产生的创新模式,经过两年的努力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未来,移动电影院将提供全部的技术平台,助力任何一个实体电影院,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超级影院,赋予传统电影院互联网能力。从而使得在电影放映窗口期内,实现无限排片、无限放映、分众分区发行,把合适的电影通过合适的渠道在合适的时间送给合适的观众。真正做到7*24小时为观众提供电影放映服务,成为永不关门的电影院。未来,每一位观众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愿欣赏电影,为感动付费。
全球共振:让中国电影声音光速传遍世界
此次上海电影节期间,移动电影院将为“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期间评委观影提供线上技术平台支持。
事实上,这不是移动电影院第一次承办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相关环节。此前,移动电影院就曾成功承办第15届中美电影节线上展映专区,并与第24届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共同打造“中国类型电影”线上展映单元,放映《误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被光抓走的人》等优秀中国电影。如今,移动电影院已经成为了国际电影节线上展映的首选合作伙伴。
这得益于移动电影院在海外取得的骄人成绩。面世之初,移动电影院就将“增量中国电影海外市场”作为使命之一,并在海外持续布局。2019年11月份,移动电影院落地北美,上映了88部热门大片,下载量突破16万,超过2万观影人次。按照北美实体院线的平均上座率来看,相当于在北美实体院线连续放了700场中国电影。2020年7月,移动电影院也正式落地韩国市场,首映电影6部,面向超过100万的韩国华人。
在全球市场,移动电影院如今已经成为海外最大的放映平台。高群耀同时也在现场透露,7月底,移动电影院计划将与美国数字电视制造商展开战略合作,面向数以千万的美国家庭放映中国电影;8月底,移动电影院还计划将助力纽约亚洲电影节,计划展映30余部电影,这也是北美最重要的关注亚洲流行电影的电影节。
移动电影院CEO高群耀博士表示:“现在的移动电影院已经铺开了中国电影出海的新通路。下一步,我们将联动更多资源,优化全链路整合,消弭中国电影在海外遇到的‘时间+空间’限制,让中国电影声音能够快速在全球实现同频共振,创造中国电影的全球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