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抗“疫”中,全民都在为健康而战。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明确提出“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奶及奶制品”。疫情当下,牛奶已经成为和蔬菜、肉蛋等并列的“菜篮子”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各大乳企在湖北及周边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日产能达到8100吨,有效保障了武汉地区每天1500吨乳制品的供应需求。连日来,中国乳企是如何直面疫情大考的?本次挑战又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思考?
由央视网出品,央视网、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抗疫”特别节目《经济战疫·复工》第二期,就将焦点对准了“奶瓶子”背后的乳制品产业。节目连线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濮韶华,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锡军,共同分享和探讨这场保民生的疫情战。
恪尽职守,确保武汉鲜奶供应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学会去审视生活当中那些平淡的小美好,比如说吃上新鲜的水果、可口的饭菜,又比如说在受灾最为严重的武汉,也可以喝上新鲜的牛奶。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在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也能够保证民生服务不断档,背后离不开奋斗在各大行业一线的抗“疫”力量。
我国已经将牛奶列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之一。在这场战“疫”中,乳制品企业一面承受着产业冲击,一面担负起民生责任,挑战可想而知。
往年春节,常温牛奶和常温酸奶是人们走亲访友礼品的热门之选,但今年受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大幅降低,使得这类产品的销售随之减少。
乳制品保质期比较短,疫情防控对交通的影响,客观上又会打乱乳制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原有节奏。赵锡军教授分享道:“国家采取了比较多的政策,特别是在物流方面,对这些生产供应食品的企业提供了很多支持,中央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这些食品是开了绿灯的,保证大家及时地获得奶制品的供应。”
光明乳业在武汉地区于1月20号启动整体防疫准备,共有1897名员工坚守奋战,总体复工率达到了97%以上。濮韶华表示,出于健康抗“疫”的需求,这些天来,光明乳业在武汉鲜奶市场投入的鲜奶其实是出现了激增,甚至是翻倍,“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能让武汉的鲜奶货架空空如也”。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抓生产、保民生,一线员工是如何克服多重压力的?据濮韶华介绍:“光明乳业长期以来是武汉市场最大的鲜奶供应商,在武汉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很多员工都是武汉的当地人,本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尽管自己和家人都面临着疫情的威胁,他们还是恪尽职守,把产业链的整体运转发挥到了极致”,“我们武汉工厂的厂长叫周本桂,他在2003年抗击SARS的时候,就已经在光明武汉工厂进行工作。他每次都给我信心满满的回复,确实这一个多月来,周本桂和他的团队践行了诺言。”
火线凑提手,中国乳企显担当
疫情发生之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快速响应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的“三保”行动,多家乳企除了保障生产、稳定消费,还纷纷捐赠物资、驰援疫区,更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在行业内部展开自救、共克时艰。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仅仅在2月上旬,在中国就出现了十几个省份的奶农因为卖不出去牛奶而倒奶的情况。面对疫情,即便是像光明这样的百年乳企,也存在常温奶的库存压力,但是为了帮助奶农共度难关,光明乳业在全行业率先承诺:对于签订采购协议的合作牧场,不拒收一滴奶,也不降价收一滴奶。随后,多家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和协会的号召,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奶牛身上是没有装开关的,每天它都有大量的牛奶分泌出来。物流可以停,生产可以停,但是奶牛的产奶不可能停。如果我们拒收,对这些奶农来讲,肯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是一个灭顶之灾,我们一定要同舟共济”,濮韶华认为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都会扛过去,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战疫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显担当。以光明乳业为例,他们第一时间把几千箱的牛奶送到了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保证施工人员的营养摄入;上海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之后,光明承担起“娘家人”的责任,给所有上海援鄂的医护家属免费送菜;最近,一支上海医疗组前往伊朗,这些家属也成了光明服务的对象……
所有的爱心行动中,一则不起眼的花絮格外温暖人心。抗“疫”期间,牛奶箱提手可以用来减轻口罩绑带对耳朵压力的小妙招悄然走红,当从小视频里得知这一信息,光明乳业的武汉团队快速响应,一方面联系供应商紧急调度,一方面将仓库里还没有售出的牛奶箱提手拆下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凑齐了三万多个提手,送到了前方医护的手中。
这是一份特殊的“铠甲”,不起眼甚至不值钱,却饱含着沉甸甸的情感。在无数网友的眼中,这就是中国企业于无声处的守护。
“随心订”升级,乳制品业加速“破茧”
在《经济战疫·复工》录制过程中,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提到了同一个关键词:转危为机。
特殊时期,“无接触”销售模式兴起。在市场上已经存在许久的送奶上门业务,也由此迎来了发展契机。以光明乳业为例,从“奶瓶子”延伸为“菜篮子”的升级版随心订,成了一个新兴的业务板块。
据濮韶华介绍,“随心订”本身是一个富有悠久历史的业务,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从原来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电话服务,到现在的APP订奶,“随心订”也在不断跟进升级,“因为疫情的关系,原有的一些流通和销售渠道受到了影响,大家都要凌晨起来在一些APP上抢单买蔬菜,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启发。我们的资源运用现代的信息手段,运用传统的物流保障服务,把更多上海生产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肉类,送到上海的消费者手中。”
服务模式,也是商业模式。赵锡军表示,“我们国家目前总体的消费转型升级,在不断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电商化的创新型销售业态,正加速“破茧”。
尽管乳制品行业面临着暂时的困难和压力,但近年来这片市场被持续看好,且疫情对于大众的乳制品消费观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如赵锡军所言:“按照目前相关部门的统计,2019年国内乳制品的销售量大概是2710万吨左右,平均到每一个消费者头上,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3,总体来讲,乳制品的消费量空间是很大的,未来在品种方面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产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疫情也促使整个行业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共抗风险能力。在本轮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的,多数是没有和乳企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中小牧场。
赵锡军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乳制品行业特别是在养殖端,还相对处于比较散和比较小的状态。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大概70%以上的牧场规模都是小于500头奶牛的,光明乳业在武汉有将近3000头的奶牛,那就是相对规模比较大的了。在前端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整个行业就会有更好的竞争力。”
如今,大健康产业被广泛看好,走出阴霾,必将迎来光明。对致力于增强大众营养值和免疫力的乳制品行业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强身健体”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