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北京:实体书店 气象万千

2019年04月17日 11:10   来源:人民网   施芳

  正阳书局。

  四月的北京,万物生长。

  正阳书局,几位老人仔细研究着老北京地图;外研书店,一群孩子专心地听故事姐姐讲《小房子变大房子》;全民畅读书店,一个创业团队正热切讨论着设计方案;建投书局,一场关于读书与藏书的讲座吸引着刚下班的白领;字里行间,大学生们热切期盼着新锋话剧开场;雨枫书馆,一位年轻妈妈正埋头创作油画;三联韬奋书店,三三两两的读者在夜灯旁静享阅读时光……

  这就是北京,一座被书店连接的城市,一座被阅读浸润的城市。

  Pageone书店。

  出实招 解书店之困

  “我很幸运,接连赶上好政策。”北京外研书店总经理付帅说。那是2013年底,付帅在外研书店兼任总经理助理,国家出台政策,免征图书批发零售增值税。2015年底,他出任外研书店副总经理,2016年6月,11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从2016年起,外研书店连续3年获得北京市的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及至开办东升科技园店,所在园区送上了丰厚的大礼包:不仅免除房租和装修费,还在活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正阳书局掌门人崔勇体会更深刻。十年前,这位80后北京小伙子瞒着家人辞去外企工作,在大栅栏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铺面里开办了正阳书局。尽管好心的房东多年不涨房租,但书店仍然举步维艰,有时交电费都困难。转机出现在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委探索文物的保护利用新模式,与正阳书局合作,将尘封近800年的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北京首个非营利性阅读空间。从此,这家专营北京历史文献的书店在巍巍古塔下开启了新的篇章。

  “北京实体书店最多时有5000多家,2012年下半年开始,业界经历了一轮寒冬,5年内九成多书店先后倒闭。”北京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调研员吕运清介绍,“实体书店回暖,得益于政府部门对实体书店的政策扶持,也得益于阅读氛围的活跃。”

  三联韬奋书店。

  北京是一座爱阅之城。2011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持续9年,成为公众普遍参与、贯穿全年的一项文化活动。仅2018年开展各类特色阅读活动3万余场,覆盖和影响人群达1000万人以上。调查显示,2017-2018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阅读率为93.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8个百分点。北京市居民人均纸书阅读量为11.74本,比全国人均纸书阅读量高出7.08本。

  三年8600万元!从2016年起,北京201家实体书店获得政府资助,极大缓解了因房租和人工等成本上升所带来的生存压力。2018年7月,《北京市关于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以大型书店为骨干,打造一区一书城的综合文化体验中心,形成以16家综合书城和200家标志性特色书店为支点的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

  王府井书店的读者。

  久久为功,北京市实体书店目前已增至1131家。对此,北京实体书店项目评审专家刘明清深有感触:“扶持政策效果明显,增强了从业者的信心。实体书店的营商环境大为改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正从传统大卖场向阅读空间、文化空间转型。”

  “《实施意见》发布后,咨询电话不断,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书店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满向伟说。4月11日,建投书局在北京的第二家店开业。“北京出台实体书店扶持政策体现了政府发展文化的决心,我们将努力在文化中心占有一席之地。”建投书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克忻信心满满。

  “2019年,北京将投入1 亿元扶持200家实体书店,同时加快阅读空间、书香驿站等阅读场所的建设。”北京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副处长满向伟介绍,按照2020年实现每万人0.8家实体书店的目标,实体书店未来将增加到1700家左右,以社区书店为抓手,打造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同时增加郊区书店覆盖,实现公共文化均等性。

  设在王府井书店内的“王府井图书馆”。

  守主业 筑精神高地

  实体书店回暖难掩图书发行利润下滑的现实,仅2018年图书发行利润就下降6%。图书利润微薄,实体书店要不要坚守主业?

  “我们要把书店最好的位置留给图书。”王府井书店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柏林说。尽管置身寸土寸金的商圈,王府井书店仍然让图书唱主角,目前总销售额近九成来自图书,每年服务读者300多万,至今仍然是首都累计图书销量、服务读者数量均位居第一位的书店。只是在选品上,书店改变了以往全品类进书的做法,采取重点出版社全品种进货,其他出版社有选择进货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图书质量。

  “西西弗定义为‘书店’,因此在面积配比上,图书占据绝对优势。营收构成中,图书占78%。”西西弗以在商圈开疆辟土见长,董事长金伟竹说:“我们强调书店的本位,希望读者进店后,对整个卖场的认知还是书店,咖啡、文创仅作为顾客需求及产品构成的衍生。”西西弗建立了专业的品管团队,图书采购和陈列基本通过数据模型完成,以更好地服务目标人群。

  做为国内首家会员制女性书店,雨枫书馆成立12年来一直围绕图书做文章。书馆成立了由会员组成的选书委员会,严把图书进货关。会员还书时,会把书分成“推荐的书、一般的书、垃圾书”三类。书馆定期淘汰一批“长时间、多人次”认定为垃圾的书,从而去粗取精,确保图书品质。

  全民畅读书店。

  “图书是一个书店的灵魂,选品的质量决定了书店的生死。现在每年的图书出版总量达50万种左右,书店在数量上竞争不过电商,只有在图书品质及服务上下功夫才可能赢得读者。”北京书友之家副总经理刘亚军说。

  不止于提供好书,实体书店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下足了功夫。

  书太贵,家里也没地方放书——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推出365元年卡,平均每天花一元钱就可以借阅图书,还附赠咖啡兑换券。雨枫书馆会员则可以不限时间、不限次数自由借阅图书。王府井书店与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联合创办了“王府井图书馆”, 读者既可以在书店购书,又可以借书,实现图书馆配书的“私人订制”。

  书太多,不知如何选书——宸冰书坊为读者订制书单,配备图书,领读人专业细致的讲解助力读者“深阅读”,书友之间可以分享读书心得。

  太忙,没时间逛书店——社区书店让读者茶余饭后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可以读到好书。11家24小时书店随时等候每一个爱读书的人。

  “实体书店是和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所以要千方百计办好,真正让阅读走进京城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铸造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印记。”满向伟说。

  建投书局。

  谋发展 打造阅读空间

  尽管一路上想像着它的模样,但进入全民畅读书店特钢店还是颇有些意外:老旧、年代感极强的电视机、书柜,工厂内常见的“危险物”警示标牌,墙上错综环绕的钢铁架……旧工业建筑让整个书店都散发出浓浓的文艺气息。这个地处偏僻的书店试营业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开业一年到店读者6万5千人。

  “读者为什么来书店?来了,怎么留下来?留下来如何盈利?怎么让读者再来?”这是年轻创业者赵杰思考的问题,也是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绕不开的问题。

  “实体书店不能一直靠政府补贴生存,必须切实增强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之路。”满向伟介绍说:“与前几年的房租补贴和奖励不同,今年政府扶持资金中将有1000万元用于购买文化服务,进一步推动书店转型升级。”

  有颜值,更要有内涵。北京的实体书店正努力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理念创新是关键。从图书的摆放到店址的选择,从咖啡的口味到活动的安排,实体书店认真倾听读者声音,不断求新求变。借助大数据,全民畅读书店对读者的阅读喜好和消费行为有了更精准的把握,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即便是70岁的王府井书店也在变,1300平方米的“怀中读?阅童馆”营造出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场景,让老主顾眼前一亮。

  文化活动是标配。涵芬楼书店一年组织两百多场活动,体现着百年老店的新担当。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每周三中午推出的Wednesday Art场场爆满,成为高科技员工的一道精神大餐。全民畅读书店的手工制作、骑行主题分享等特色活动满足了年轻读者多样的文化需求。“实体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场所,正成为一个新型阅读空间,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刘明清说。

  融合发展是趋势。可买书看书,可品茗会友,可观影听乐,可写字作画,可学习休闲……在北京,这些跨产业的实体书店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实体书店正成为一个融合平台,以图书为媒,把多种文化要素聚集起来,打造出多样的生活样态。”

  情感交流是根基。“伴着轻音乐,静静地看书、思考,内心平静安宁”“当我开心时我会来见你,当我难过时我会来见你,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陌生的街头意外地‘邂逅’了你,我满心欢喜。”走过北京的一家家实体书店,翻看着读者写下的一页页留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书店之于读者的意义,书店之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我们,因书店而来;书店,因我们而变。北京,一座书香之城、文化之城,正迸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施芳摄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