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编者的话】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的经验成绩,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对2017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方面?我们特邀请专家学者撰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做了权威判断: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这一判断无疑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增添了更强的信心。
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需要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新理论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创业作为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托新经济、新就业激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动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激活收入增长的内生动力
居民收入增长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结果,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要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不断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将收入提高建立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
依托新经济、新就业创造收入增长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创造新就业、挖掘增收新渠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农业新型业态,鼓励农民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引导和支持贫困青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增收致富。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创业者探索分享创业成果新模式,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承担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公共平台功能。
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增收红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降成本、提效益、增收入的重要途径,特别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通过改革激发创业动力和经营活力,降低创业成本,优化审批流程,对创业失败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服务。加快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减少对企业点对点的直接资助,增加普惠性政策,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劳动用工成本以及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成本。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力支持返乡创业,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打破关键群体的增收瓶颈
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较大,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结构不尽相同,收入增长的关键问题必然有所差别,激励方式和政策着力点也需要差别对待。明确以群体为对象、分群体施策的政策路径,尤其要重点抓住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关键群体。
准确把握不同群体收入增长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比如,有些群体面临的增收困境是技能不足问题,尤其是难以适应全球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技能需求;有些群体自身属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但面临体制机制约束,难以发挥其潜在的生产率;有些群体具备良好的创新潜力,但受制于市场经营环境不健全。对此,应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针对每个群体找准政策切入点。如,对技能人才关键要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对新型职业农民关键要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加快职业化进程,对小微创业者关键要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对科研人员关键要实现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一体化激励,对企业家关键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对基层干部队伍关键要完善工资制度,对困难群体关键要提升人力资本。通过“量身定做”的政策措施,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突破关键群体的增收瓶颈,在充分发挥他们带动能力和引领能力基础上,实现全体居民收入增长。
建立居民增收的支撑体系
促进居民收入增长需要全体劳动者的投入和经济的发展,但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居民增收离不开有效的政策和有为的政府。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中,做到稳定大局、不断进取、奋发有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扎实地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增收的各类支撑条件。
从城乡居民增收的支撑条件来看,首先要强化基础支撑,通过促进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之源;其次要加强能力支撑,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第三要加强托底支撑,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第四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合理平衡劳动和资本的分配关系;第五要加强环境支撑,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还要加强技术支撑,通过完善收入统计监测系统为收入分配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张车伟)
专题:聚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