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习近平在塞波两国署名文章看“16+1合作”蓝图如何绘就

2016年06月20日 18: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6月20日电 (万鹏)距中国国家元首对捷克首次国事访问不到3个月,习近平主席于6月17日至24日再度前往中东欧地区,对塞尔维亚和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出访前夕,习主席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和新南斯拉夫通讯社以及波兰《共和国报》分别发表了题为《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 和《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两篇署名文章。有媒体和学者分析认为,习主席此次对传统友好国家的“走亲戚式”访问,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往访国的战略合作水平,“16+1合作”这一创新性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开辟了中国同传统友好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

  一次“走亲戚式”的访问:

  悠悠岁月见证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深情厚谊

  “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有深厚传统友谊。”早在2013年10月21日,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时,习主席就曾指出,中方重视中欧关系和中东欧国家在欧洲发展中的地位,愿利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这一重要平台,发挥互补优势,推动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成果。2014年4月1日,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习主席着重强调,“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60多年来,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跨越时空的真情厚谊历久弥新。”在《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一文中,习主席梳理了中塞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并借用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语句“友也者,友其德也”,以及塞尔维亚的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着重强调中塞传统友谊正在日益焕发出的新生机。 对彼此文化的欣赏,让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之间心心相印。“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交往源远流长。”在《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一文中,习主席借由波兰著名人物(创立“日心说”的哥白尼、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以及音乐大师肖邦)谈及勤劳勇敢智慧的波兰人民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并借用中波两国通用的谚语“患难见真情”强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

  “习主席此行是对传统友好国家的一次‘走亲戚式’的访问,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往访国的战略合作水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陈玉荣说。有媒体分析指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情况均发生巨大变化,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保持真诚相待,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友好关系稳步发展。中国尊重中东欧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同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稳中有升。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结伴而行,友谊愈加深厚,合作愈加密切。

  “16+1合作”创新中欧关系实践: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已步入成熟期

  “‘16+1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完全可以为构建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作出应有贡献。”早在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集体会见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时,就曾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指出方向。 近年来,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合作”)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已步入成熟期和早期收获期。这一创新性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开辟了中国同传统友好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创新了中国同欧洲关系的实践,搭建了具有南北合作特点的南南合作新平台。

  中国与中东欧,一个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欧洲新兴市场国家集中的地区。未来,双方将如何汇聚更为蓬勃的动力,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16+1合作”又将如何实现同“一带一路”建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各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 习主席在两篇署名文章中已经给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答案。 在塞尔维亚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借用塞尔维亚人常讲的“先跨越,再言语”,以及中国人常说的“行胜于言”,着重指出 “ 要始终着眼长远,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要始终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共进、共同发展”;“要始终致力于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要始终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在波兰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 再次强调“16+1合作”,并借用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的话,“人不要总看做过什么,而应关注还有什么要做”,希望“推动‘16+1合作’以及中欧关系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刘作奎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这次出访将会提升中东欧国家对16+1合作参与的热情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媒体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有助于弥补东西欧差距,推动欧洲一体化更平衡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欧洲人的共识。 而实现“一带一路”与“16+1合作”的有效对接,犹如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列车装载了“超级引擎”,不仅拓宽了沿线国家的企业投资之路、贸易之路,也拓宽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对接、合作共赢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三个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是扩大地区合作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对接将会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