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引热烈反响

2016年05月21日 10:31   来源:人民日报   

  现实中找问题 实践中寻答案 创新中求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把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把服务实践担在肩上。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既是源动力,也是发力点和突破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作为经济研究工作者,我们必须尊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把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践性,从我国改革开放的探索中选取新素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另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构建和应用研究。”

  “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兵团发展的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新时期的维稳戍边理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永辉说,我们将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阐释中央治疆方略,加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理论研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丰富发展党的屯垦戍边理论,以大胆探索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造,更好承担起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当代使命。

  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以人文社科研究为传统优势的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1名师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该校产生热烈反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说:“针对总书记关于做学问、养学风、立德立言的重要论述,师生们自发组织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行胜于言,重在实干,我们要主动承担历史使命,营造宽松学术氛围,鼓励开展互鉴互学,强化理论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性、原创性,加强学科建设、智库建设,加快教材体系创新,多出原创精品,培养顶尖人才,打造学术高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林建宁说,作为省级社科联组织的工作者,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总书记要求,鼓励大胆探索,推动理论创新,活跃学术空气。山东社科界将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加强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研究,让实践升华为理论成果,让理论成果指导引领实践。

  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是高端智库的核心任务。中共中央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胡长栓教授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主体性、原创性和个体性,既不能简单模仿“跟着走”,也不能一味解释“照着说”,更不能刻板照搬“描着写”,必须具有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的理性思维和学术创新。中央编译局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财富分配、资源使用、发展模式、环境制约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亟待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望闻问切,开方抓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社会的“医生”,其价值作用的发挥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更迫切,更需要创造。只有牢记使命担当,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从现实中找问题,在实践中寻答案,在创新中求突破,才能不辱使命,不负担当,在世界叫响“学术中国”“理论中国”。(本报记者 吴 兢 李 鹤 于 洋)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