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完美的收官之行(第16期)—繁忙的约堡行程

2015年12月05日 23:43   来源:国际在线   

  “侨联之友”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利用新媒体平台,联合推出《完美的收官之行》~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出访津巴布韦、出访南非、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敬请关注。

  据侨联之友的南非群友梁铨报道, 习近平主席在约翰内斯堡活动十分繁忙。当地时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后,同南非总统祖马,非盟轮值主席、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先后共同出席了中非装备制造业展开幕式和中非合作论坛15周年成果图片展开幕式,共同为两个展览剪彩,并一同观看了两个展览。

  另外,习近平主席还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共进,谱写中非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

  当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约翰内斯堡出席南非“中国年”闭幕式文艺演出。

  当地时间12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再次集体会见17位非洲国家领导人。

  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乍得总统代比、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贝宁总统亚伊、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尼日尔总统优素福、佛得角总统丰塞卡、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几内亚比绍总统瓦斯、赞比亚总统伦古、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勒、中非共和国总理卡蒙、苏丹第一副总统巴克里、塞拉利昂副总统福、布隆迪第二副总统布托雷出席会见。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加强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符合双方利益。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实现持久和平,支持非洲国家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愿为推动非洲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愿同非洲国家加强维护和平安全能力建设合作。我们坚定支持非洲谋求自主可持续发展,愿同非洲国家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经验,鼓励更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支持非洲国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向参加会见的各国领导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强调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愿同非洲国家一道,落实好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果,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从侨联之友的另一个视角看,夫人彭丽媛也在“分头行动”。

  据侨联之友的南非群友梁铨报道,当地时间12月5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携手迈向没有艾滋病的未来”中非艾滋病防控倡导活动,同南非、加纳等10个非洲国家元首夫人发布《携手迈向没有艾滋病的未来》联合倡议并致辞。

  彭丽媛女士在活动中表示,防治艾滋病,要关爱艾滋病人,使更多病人得到治疗;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深入开展健康宣传和教育;要从教育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有防范意识;要依靠经济发展,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中国一贯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抗艾工作,支持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在非洲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支持非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及妇幼健康项目。

  南非总统夫人托贝卡、加纳总统夫人洛蒂娜、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在致辞时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更加重视艾滋病防控。“中非携手迈向没有艾滋病的未来”中非艾滋病防控倡导活动由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非洲第一夫人抗击艾滋病联合会共同主办。

  本期我们再刊登一位来自非洲的群友感言。

  侨联之友的卢旺达群友尹晴日写到:中非合作论坛从2000年开启以来,到今年经历了15个年头,期间召开了很多次的部长级会谈,还有06年的北京北京峰会,今天习近平出席的約堡峰会是对15年中非合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未来中非发展的展望。习主席执政以来第二次访非,可见对中非关系的重视,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相信这次的访问必将推动更多的中国人到非洲旅游,更多的企业到非洲投资!旅居非洲的华侨华人都会为促进中非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合作与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目前应该是有史以来中非关系发展最好,合作最紧密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中非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