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明确——内外资企业平等享受支持政策

2025-09-30 18:22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明确——内外资企业平等享受支持政策

2025年09月30日 18:22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曾金华

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政府采购中的本国产品标准及支持政策,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政府采购领域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的务实行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接受了记者采访。

国际通行做法

按照《通知》,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适用于政府采购货物项目和服务项目中的货物。“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政策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本国产品的界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本国产品”具体如何确定?《通知》明确,政府采购中的本国产品标准,是指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且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达到规定比例要求,对特定产品还要求其关键组件、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生产、完成。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也就是,对于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政府采购活动,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上述支持政策不改变最终中标、成交价格,政府采购合同仍按照中标、成交供应商的报价签订。

“本国产品标准是政府采购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政策。”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制定出台《通知》对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不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其产品符合本国产品标准,都属“本国产品”,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享受本国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不得出台违反通知规定的政策措施。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设定本国产品标准,有利于保障符合标准的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享受国民待遇。

“此次出台的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清晰明确、科学务实,对各类经营主体都是一大利好。该政策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法律遵循,有利于激发内资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增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和稳定预期,推动我国公开、透明、公平的政府采购市场建设。”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姜爱华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总经济师佘伟珍认为,过去“本国产品”的标准不够清晰,现在通过界定“境内生产”、“成本比例”等关键标准,让所有企业,无论内资外资、国有民营,都有了明确一致的认定依据,真正实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制度上保障了公平竞争,构建了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市场规则。

“标准统一后,所有企业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比拼的就是产品的性能、可靠性、服务水平和综合成本。这种基于规则的竞争,有利于优化行业生态,让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企业可以据此制定长期的投资和发展规划。”佘伟珍说,这会坚定外资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激励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促进中国机械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表示,国家要求对各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西门子医疗这样深度参与本土化建设的企业有了明确发展预期。“西门子医疗已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在建中的深圳新基地更将进一步推进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未来西门子医疗将持续加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王皓说。

预留过渡期

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政策将分类施策、稳妥推进,并预留过渡期。

考虑到我国产业门类较多,制定各类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技术复杂、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周期。《通知》明确,自施行之日起5年内,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分产品确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组件成本占比,以及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相关要求,并根据不同行业发展情况,设置3—5年的过渡期,逐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在分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要求,以及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相关要求实施前,只要是符合在中国境内生产要求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即视同本国产品。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分析,过渡期的安排对外资企业有利,“如果与新政策同时发布产品的组件成本占比要求,一些外资企业的产品可能难以达到‘本国产品’的标准。而现在的安排,给外资企业预留时间调整在中国境内生产布局和投资决策,使其更容易达到‘本国产品’标准。”

“后续财政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产品制定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要求,以及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相关要求。在此过程中,将充分听取内外资企业、行业商会协会意见。”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