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铺展新时代画卷

2025-09-03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红色热土铺展新时代画卷

2025年09月03日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昔日总后方今日现代城

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锻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延安精神。

延安拥有革命旧址445处,馆藏革命文物超4.3万件(套)。延安不断拓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280万人次,同比增长8.78%,游客消费额达139.73亿元。此外,延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装备制造、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如今,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超过330万亩,年产量突破500万吨,全产业链规模逾500亿元,带动80万果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延安累计投入20多亿元,对包括宝塔山在内的32条沟道实施系统治理。昔日坑洼破旧的老沟道,如今通畅无阻、环境整洁;山坡上,窑洞与新民居错落有致,口袋公园、健身广场点缀其间,绘出一幅宜居宜游的崭新画卷。

昔日黄土沟峁间的偏远之地,如今已融入陕西立体交通网,银西高铁穿境而过,成为互联互通的快速纽带。西延高铁建设正加速推进,未来将把西安与延安的时空距离缩短至1小时左右。以包西铁路、浩吉铁路等为骨干的货运网络高效运转,年货运量持续攀升,达2亿吨量级,有力保障了能源、工业等物资运输。

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数字经济方兴未艾,5G基站星罗棋布,延安昂首迈进全国“千兆城市”行列。今年,延安谋划重点项目350个,总投资3100亿元,新材料、新能源储能、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日臻完善。延河两岸,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拔节生长,续写革命圣地延安的新时代答卷。(经济日报记者 雷 婷)

乘势而上开启发展新篇

作为山西东大门,阳泉的名字始终和热血与奋斗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地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结合部的城市,是华北对日作战的前沿要塞。1940年,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在此区域撕开日军“囚笼政策”的缺口,让华北从日军的后方变为“前线泥潭”。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卫萍告诉记者,百团大战延缓了日军南下太平洋计划,打乱了日军战略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如今,阳泉这座煤城踏上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以抗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用“数智”画笔书写发展答卷。在山西华阳集团二矿调度指挥中心,“太空舱”式的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成了新主角:工作人员轻点按钮,280米深的井下采煤机便自行运转,乌金滚滚而出。阳泉已建成2座5G+智慧矿山、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井下作业人员减少50%,效率提升50%,煤炭生产安全与效率实现双跃升。

转型的脚步不止于矿山。作为国家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城市,阳泉已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街头巷尾,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车、快递车有序穿梭;50个交通路口完成智能化改造,摄像头实时收集路面信息,通过“车城网”传给车辆形成最优驾驶方案。以大连街为例,6个路口改为自适应控制后,车均延误率降低45%,停车次数减少70%,“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让城市出行更顺畅。

阳泉人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良机,坚定信念,开拓创新,在数字化浪潮中乘势而上启新篇。(经济日报记者 梁 婧)

蒙山沂水奏出时代乐章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这是现代芭蕾舞剧《沂蒙颂》中的主题曲,由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衍化而来,也是沂蒙革命老区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

沂蒙革命老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机关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15师云集沂蒙山区,开辟了沂蒙抗日根据地,带领广大人民同日寇展开英勇斗争。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支前、无私奉献,涌现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如今,“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正接续传承。在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当地着力推进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产品价值深度融合。“通过发展红色文旅,朱村从一个偏僻的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每年要接待游客五六十万人。”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老讲解员王经臣说。

朱村的发展并不是个例。岁月流转,八百里蒙山沂水焕然一新,千万沂蒙儿女奋发图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临沂奇迹”: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24年地区实现生产总值6556亿元,位列山东省第一方阵。昔日“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闭塞之地,如今变成“买卖全球、货通天下”的中国商贸名城。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一曲《沂蒙山小调》,曾在革命烽火中回荡,伴着支前的扁担、拥军的灯火,将军民同心的信念凝聚成磅礴力量。如今旋律未改、风采更盛,沂蒙精神如薪火绵延,沂蒙人民正用双手谱写出“沂蒙好风光”的时代新乐章。(经济日报记者 崔 浩)

烽火战场成为振兴沃土

从江西九江市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约1个小时车程就抵达柴桑区岷山乡金盘村。这个藏在高山深处的偏远村庄,曾是赣北岷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是中共赣北工委和赣北抗日游击大队旧址所在地。

“游击九德瑞星区,号角一声响,起来保家园。歼倭寇,杀汉奸,忠义谱云天。爱护老百姓,纪律要森严……”70多岁的辛杰生是赣北岷山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辛忠荩烈士的后人,他哼唱的这首《赣北抗日游击大队队歌》,曾在岷山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

抗战时期,赣北抗日游击大队活跃在南浔铁路和德瑞公路一线。“1938年10月3日,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在德安蔡山垅伏击不可一世的日军。此后,又取得了余家河袭击战、王家垴围歼战、智袭沙河街等多场战斗的胜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辛杰生动情地说。

昔日烽火战场,今朝振兴热土。金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鸿介绍,村里修缮中共赣北工委、中共小阳支部等革命旧址,打造集“旧址参观、红色研学、农耕体验、度假康养”于一体的红色之旅,成为乡村红色旅游热门打卡地。“我们还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江西赣北旅游有限公司,由村两委集体协商确定发展方向,公司统筹运营,农户入股分红,打造集住宿、旅游、餐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陈鸿介绍,2024年,村集体收入110余万元。目前,金盘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休闲旅游产业,“80后”“90后”成为中坚力量。

“越来越多年轻人‘归巢’,让这座饱经沧桑的小山村更加生机勃勃、繁荣富足。”陈鸿说,金盘村将继续围绕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这“一红一绿”两大文旅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让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

抗战老区建成宜居之乡

初秋清晨,在河北省保定市大激店村村口的老槐树下,百岁老人刘淑锦回忆,抗战时期这里碉堡林立,百姓生活在日寇封锁与压迫之中。如今,村里发展智慧农业和红色旅游,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4.3万元。

保定是抗战时期敌后重要战场之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就在保定西部山区。黄土岭战役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气吞山河,平原游击战、地道战大显神威,白洋淀雁翎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令敌寇胆寒。以保定人民抗日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电影成为红色经典。

先烈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激励着保定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奋勇争先。红色热土崛起品质生活之城。近年来,保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0年居河北省第一位。长城汽车徐水工厂平均32秒下线1辆新车,关键流程自动化率100%。中国电谷产业园的光伏风电装备加速出海,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民营产业集群,高性能膜材料、碳化硅单晶、大储能生态体系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文体旅融合持续释放消费活力。今年1月至6月,保定旅游接待游客7002.9万人次,同比增长8.9%,旅游总收入715.5亿元。2025年保定马拉松吸引10余万人报名,成为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体育IP之一。太行步道、潮流街区和文化空间构建起多元消费场景,微度假、轻旅游渐成新风尚。2025年上半年,保定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级农业项目投资超2.9亿元,其中安国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唐县肉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

沿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榆东线行驶,很快便到了令琼崖人民难以忘却的红色坐标——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1939年2月10日,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此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说:“日军当时登岛之后,希望能快速侵入文昌和嘉积地区,潭口渡口恰好是海口到文昌的唯一一个渡口。”为阻击日军东进、掩护群众转移,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当即派遣第一中队80余人赶赴潭口设伏,阻击渡江日军。

昔日革命热土,今日改革开放前沿,奋斗精神已融入海南人的基因。今天的海口,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聚焦“五向图强”,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生物降解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国际创新药“乐城研用+海口生产”实现闭环,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向“新”而行。海口还举办系列国际性赛事和演出,打造“跨年之城”“演艺之都”、境外演出中国首演地,国际友城数量增至47个。

在大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征程中,这片红色热土破茧成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经济日报记者 潘世鹏)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