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拍摄的杭州城隍阁,尽揽江、山、湖、城之胜。张之冰摄(中经视觉)

解放初期的钱塘江大桥。(资料照片)

解放初期的京杭大运河。(资料照片)

7月10日,游客在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受降村的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受降厅参观。该纪念馆是浙江省唯一大型抗战胜利主题纪念设施。本报记者 王墨晗摄

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浙江东胜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在赶制产品。作为浙江1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智能物联产业已跻身万亿级行列(摄于2021年8月25日)。谢尚国摄(中经视觉)

4月23日,吉利领克汽车义乌工厂总装车间,工人在组装新车。目前,浙江已构建起13个协调区联动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涵盖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陈 业摄(中经视觉)

繁荣的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浙江加快构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体系,全球物流网络的通达性和时效性不断提升(摄于2024年8月14日)。胡学军摄(中经视觉)

衢州柯城区石梁镇麻蓬村风景如画。通过实施“千万工程”,浙江各地乡村生态空间、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得到极大改善(摄于2022年10月29日)。许 军摄(中经视觉)

7月28日拍摄的绍兴市新昌县杭绍台回山尖山高速互通。截至2024年底,浙江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5652公里,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潘伟峰摄(中经视觉)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88年前,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愤然写道。这座为抗战运输物资和转移人员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首座现代化桥梁,在通车仅89天后,为阻滞日军南侵,被茅以升亲手炸毁。
滔滔钱江水,见证了抗战的艰苦卓绝。作为受日军侵略时间最长、受战争灾难最深重的地区之一,浙江曾历经轰炸、屠杀、掠夺、细菌战等残忍侵略行径,付出了伤亡超40万人的惨痛代价。然而,英雄的中国军民英勇不屈,顽强抗战,在之江热土上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壮歌。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句铭刻于笕桥中央航校旗杆石墩基座上的校训,成为从这里毕业的1700多位空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的誓言。这些本可享受富足生活的青年,在明知与敌军装备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驾机奔赴战场,为保家卫国献身蓝天。
众志成城,曙光终至。宋殿受降,这一浙江人民铭记的历史时刻,被雕塑定格在位于杭州市富阳区的受降纪念馆受降厅内。“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前来参观的退休干部队伍里,90岁的吴玄言老人带头唱起了歌:“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他边走边唱,其他人也跟着唱起来,一时间纪念馆里歌声回荡。“我记得那个宣布胜利的日子。”老人眼里闪着激动的光,80年前的场景恍若昨日。“当时在课堂里,听到胜利了,我们都兴奋地跳了起来。”
80载光阴逝去,抗战记忆代代相传,而为胜利付出生命的英烈,永远活在后世心中。“不要忘了过去,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97岁的抗日老兵陈吉利望向窗外,杭州滨江区高楼林立。收回目光,他突然神色感伤:“我14岁当班长,班上有6个人牺牲了,有的比我大一点,有的比我小一点。我很想念他们。”故人已逝,生者仍记得那些为抗战而牺牲的人,感念他们的勇敢和无私,也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繁荣。
如今的浙江,是开放强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城乡和区域差距最小、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在平湖市独山港镇,当年侵华日军登陆的滩涂早已建起民居和厂房;曾遭鼠疫侵袭的宁波开明街,已是兼具非遗文创、趣味科技的繁华商业街区;受降地富阳,和美乡村里遍布创业工坊、特色产业,乡贤、外来创业者与村民协力书写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华章;省会杭州,西湖内百亩荷花盛开,湖滨步行街人群熙攘,武林夜市热闹非常……盛世如愿。
钱塘江大桥横跨两岸,气势恢宏。不少趁暑期来浙游玩的人们站在围栏边与大桥合影留念,孩子们笑容灿烂,对着镜头摆出剪刀手——这个象征胜利的手势,此时此地显得格外应景。远处的桥上,车辆飞驰而过;桥下,潮水奔流向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韦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