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罐林立、管廊交错,走进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幅现代能源化工图景跃然眼前。“我们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系统,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水装置+再生水厂’的三级工艺体系,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乃至厂区雨水处理后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废水近零排放。”该企业公用工程中心主管张小娟介绍。
政企携手共谋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陕西榆林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基准线,一方面从前端引导能源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和多元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从产业尾端发力,通过政策创新、技术攻坚和全链利用,以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将“黑色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的28%跃升至2024年的53%,并计划“十四五”末突破60%。
2023年以来,榆林连续将工业固废管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将固废利用纳入重点产业链和“五大攻坚战”。通过财政奖补、税收支持、简化审批等政策组合拳,新建22个示范项目,新增年处理能力2190万吨,对370家重点产废企业和165家利用处置企业实施数字化监管,并开展“清废行动”。
构建资源再利用绿色产业链,是榆林实现“固废变绿金”的长久之策。围绕矿井充填(矿坑回填)、建工建材、高值利用及跨产业链接四大方向,加快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试点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榆林中科环保合作建立的国内首家碳基固废中试基地,通过科技创新,让煤矸石转化为生态功能土、再生骨料及低热值煤。
此外,榆林还联合科研高校制定煤基固废用于盐碱地、沙化土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关矿坑回填、矿井充填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已启动申报工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