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8月21日电(记者周颖、梁希之、王丰)夜幕降临,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100盏路灯散发出琥珀色的光芒,格外柔和。这是专为鸟儿设计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路灯,是大山雀和鹊鸲在这座城市中繁衍的“家”。
路灯何以成为鸟儿的“产房”?这源于一个将科技与生态结合的巧思。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毗邻深圳湾,占地约38公顷,一侧是安静的海湾,另一侧是高楼大厦与繁忙热闹的都市生活。每天有众多市民来此休闲散步。
多年前,公园保育员戎灿中在巡园时发现,一只大山雀衔着干草钻进了路灯通风口。原来,路灯顶部与灯柱主体之间形成一个30度左右的夹角,“聪明”的大山雀衔着枯草、苔藓、木棉花絮在这儿筑了巢。经过排查,14盏路灯的灯柱里都有大山雀的巢穴。
“大山雀和鹊鸲都是洞巢鸟,没法自己啄洞,只能靠天然树洞安家。城市公园天然树洞稀缺,路灯的通风口成为它们临时的窝。”戎灿中说。
这带来了隐患。一方面鸟巢并不绝对稳固,巢材掉落,鸟巢有倾覆风险。另一方面,搭建在灯柱内部的鸟巢,一遇雨季,雨水附积,也会引发线路短路断电。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路灯。新华社发
驱赶鸟儿是最简单的做法。但戎灿中和公园管理团队却做了另一种选择——重新设计路灯。“城市,不仅是人类的栖息地,也是鸟儿和很多小动物的家。我们想把它当作一项生态课题来研究,探索如何在城市为鸟儿营造适合的环境。”戎灿中说。
从2023年开始,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开展大山雀与鹊鸲生态学研究……经过近一年时间,最终他们自己设计出一款新的路灯,拿到两项专利,并联系灯具厂家制造了出来。
如今,100盏“鸟巢路灯”在公园落地,在灯光光源上,选择590纳米波长的琥珀色灯光;结合大山雀与鹊鸲过往巢址选择规律,科学设置路灯位置,对其中40盏路灯加挂可拆卸的巢箱。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友好路灯鸟巢里的鹊鸲宝宝(监控画面)。新华社发
“我们还与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合作,在巢箱内设置了摄像头,监测巢箱内的温度湿度,研究洞巢鸟在巢箱内繁殖的微气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戎灿中说。
在深圳,呵护鸟儿的探索不止于此。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一直在城市细节中为鸟儿构筑友好生存空间。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数以万计的鸟类会在深圳湾越冬停歇。这段时间,深圳的公园大多在23时闭园后关灯,确保夜间处于黑暗状态,呵护鸟类休息。部分大厦外侧玻璃幕墙贴有防鸟撞波点贴纸。为避开红树林核心地带,滨海大道建设向北调整了260米,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
据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已记录自然分布的鸟类78科429种,包含黑脸琵鹭、小青脚鹬、黄胸鹀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5种。今年,深圳市还印发实施《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2025-2035年)》,专门将鸟类保护纳入相关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