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事件】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北京市推出了两项关于学生健康的举措。一个聚焦“运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严格落实体育课时要求,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另一个关注“饮食”,试点推出创新菜品样式、推进“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推动营养健康食堂创建、建设大宗食材集中采购平台等举措,让学生在校吃得更加卫生、安全、营养。不少家长点赞,这是给孩子们准备的“健康大礼包”。
【点评】
从硬性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到更好守护中小学校园餐,“一课”“一餐”新举措切口虽小,却是对广大学生、家长诉求以及社会关切的务实回应,体现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改革思路。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整体向好,但“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仍呈早发高发趋势,令人担忧。健康是成长的基石。保质保量的体育课能让久坐的孩子动起来,锻炼技能,强健体魄,在挥洒汗水中释放活力。安全营养的校园餐则能为孩子们提供兼具美味与健康的食物,助力他们“能量满满”。正如网友所言:“身体好了,学习有状态。饭吃好了,脑子转得快。”体育课“动真格”、校园餐更营养,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健康基础,增强他们迈向未来的底气。
体育不是“副科”,吃好饭是“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等。开足上好体育课,像制定课表一样设计菜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