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郭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也才能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2022年度各市县单位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机制、好经验,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小康》杂志社于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发起“2022市县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征集活动,历时一年,于2022年12月16日正式公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级政府均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程,着力推进。亲商、惠商的环境不断优化,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年来,《小康》杂志社收到了全国各地提交的高质量发展案例,涉及城市(县域)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企业高质量发展等诸多方面。收录的《小康》·2022年度县域营商环境经典案例有全国各地19个市县(区),其中湖南省江永县榜上有名,同时江永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投资环境百佳典范”。
近年来,江永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来抓,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在流程再造上再下实功,在治理藩篱上再啃硬骨头,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成为加速发展的“硬支撑”。
该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着力构建“三即、四通、五减、六办”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审批贴心、体验舒心、办理省心、过程暖心”品牌。在全市率先推行“园区事园区办”,颁出全市园区首张营业执照和土地规划许可证。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获得省政务管理服务局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予以全省推广;大力推行“网上办”“指尖办”,推行“我的永州”App广泛应用,实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指尖办”。建立帮办代办队伍,全程为企业办理各类手续,得到企业一致点赞。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乡镇村城乡网格化平台及一门式的办件量、办结率排名全市前列。江永县“一件事一次办”办件量、办结率排名全市第一,政务服务“帮代办”工作排名全市第一。同时,县纪委监委联合两办督查室、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议案督办、营商环境执法专项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等措施,通过“一次办好”的营商环境改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近年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4141户,总量突破1.4万户。“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获得省政府2021年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奖。江永县进入“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成为永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江永县聚焦经济增长的堵点、企业发展的痛点、群众办事的难点,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处罚权改革。重点加大园区和基层赋权力度,协同推动关联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全链条”调整、取消或下放,持续扩大“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效应,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园区版,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永州市城乡网格信息系统,实现“互联网+基层服务”112个村(社区)全覆盖。
同时,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非禁即入”,推行涉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给直兑”,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持续整治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行业领域乱收费现象。
通过“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提高监管效能,减少企业干扰。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大力推行联合执法,坚决杜绝“简单执法”“粗暴执法”、以执法为由吃拿卡要等现象。
此外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问题解决机制,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心底无私地为企业“排雷”、心清如水地为企业“站台”。以“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为契机,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各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懒政怠政行为,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努力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
江永县是镶嵌在湖南省南部边陲的一颗绿色明珠,位于永州市南部。今年以来,江永县坚持问题导向,用心打好履约践诺攻坚战,用情助力营商环境大优化。按照“历史问题抓化解,今后问题抓规范”的原则,全方位开展履约践诺攻坚行动,推动践诺守信“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在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永州的核心竞争力版图上贡献江永力量。其中《用心打好履约践诺攻坚战 用情助力营商环境大优化》被市优化办做为典型经验全市推广。
江永县充分利用“五个一”(即:“一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箱”政务服务大厅投诉箱,“一号”政务微信公众号,“一线”投诉举报热线(12345热线、县纪委监委投诉热线),“一网”政府网站),打通企业营商专线渠道,精准把握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线下渠道“主动访”。政府班子成员通过政企交流日、领导接听日、企业座谈会、企业调研等线下渠道,逐一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谈,认真听取企业反映的诉求,收集历史遗留问题。部分问题应兑现时间为2018、2019年,拖欠时间已长达3至4年。部门自查自纠“主动查”。县直各部门对照履约践诺攻坚行动要求,在单位内部开展涉企合同兑现、惠企政策兑现等自查自纠,深入走访企业核实,如实摸清本部门涉企“老大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部门联动等方式,集中开展了5次大排查、大起底,共收集到问题180余个。经集体研究会商,确定50个“老大难”问题,由县政府班子成员“挂帅”,涉及应兑现资金总计2597.76万元,平均一个企业达52万余元。其余的问题由各职能部门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步分期分批化解。
对摸排出来的问题,江永县迎难而上,谋定而后动,迅速出台《江永县践诺守信政府在行动工作方案》,精心组织专班,压实责任到人,铆足干劲狠抓落实。同时,通过融资渠道和向上争取资金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奠定“战斗”底气和信心,更彰显了县委、县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强大决心。在此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敢于直面疑难问题,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硬担当”,全力推进“老大难”问题解决。例如,湖南新浩建设有限公司道路硬化工程款共804.3万余元未拨付到位,是履约践诺攻坚行动最大、最难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县委副书记、县长何德波直奔企业现场,全面了解情况后表示:迅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兑现拖欠资金是企业的迫切需求,一定要让这些企业在江永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发展壮大,用企业的满意度体现政府的担当作为;要勠力同心,攻坚克难,首先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何德波多次组织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最后与企业商定,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解决:6月底前拨付300万元,剩余的500余万元在今年10月底付清,截止目前已全部付清,得到了企业老总的大力点赞。
既能打好第一枪,更要全面清好场。江永县委、县政府通过全面落实工作机制、制度等实现“火力全开”,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坚持“一个问题、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县政府10个班子成员每人领办包干5家企业,化解5个以上“老大难”问题,确保“无遗漏、无死角、全覆盖”。结合百名干部联百企“送政策、稳增长、促发展”行动,全面落实“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台账管理制度,坚持“每天跟踪、每周调度、每月通报”。县政府班子成员全部下沉到解决问题一线,走访、座谈、征求意见,以与企业“同心声、共面对”的态度,让企业主乐意以“继往开来”的心态共同解决问题。自行动开展以来,县政府班子成员电话联系企业166次,走访联系企业82次,召开座谈会55次。
同时,江永县为保障园区项目审批“四即四心”模式落实落细落地,创新实施了政策制度统筹部署、服务全流程帮办代办、改革举措考核监管的“三到位”配套措施。一是“一盘棋”部署到位。坚持制度先行,出台一系列制度举措推动“四即四心”工作模式的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着力构建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四即四心”工作大格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单位工作责任,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实现统筹协调“一盘棋”。二是“一条龙”服务到位。从企业洽谈到企业落地投产,明确专门的领导和部门与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全面对接,无缝衔接项目报建审批,共享项目审批节点进程,在统一园区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及受理资料的基础上,依托企业服务中心,在园区设立审批系统受理点,精心打造“永心办”帮代办服务品牌,做到“一条龙”式全过程帮扶、全周期服务,为企业提供主动、便捷、便利的服务。三是“一体化”监管到位。制定出台督查考核办法,并建立相应的考核督查机制,实行谁对接、谁指导、谁负责,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真正做到有人接、有人管、有跟踪、能解决、有反馈、有实效。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敷衍塞责、工作明显滞后的部门单位,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