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中)

2022年08月09日 05:26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调研组

  发展需要资本,资本的活力需要施展的舞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各种形态的资本,同其他生产要素一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其积极作用必须予以充分肯定。国有资本的发展质量,关系着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集体资本尤其是农村集体资本,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上意义重大;民营资本在改善民生、促进创新、深化改革等方面作用显著;外国资本为我国引入新技术、管理理念、激励方式提供了一种渠道;混合资本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物,有利于各类资本相互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它们为企业正常经营运转提供着保障,一并构成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有效激发资本活力是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不断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的实践创新中一步步探索解答。

  稳预期,各类资本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预期稳,则信心足。稳定预期,主要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理性判断我国经济未来走向,打消市场焦虑情绪,使人们对经济形势的主观认识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轨迹协调同步。

  协调配套不足的政策、某些市场主体刻意释放的悲观信号等,都可能诱发预期不稳。此前,面对一些领域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监管部门及时出手。但由于部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一些政策出现不稳定、不连贯、不一致,导致部分市场主体预期不稳,对于资本如何被看待、该如何发展持观望态度。

  提高政策协同配套性,使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之间平衡协调联动,以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这就要求围绕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比如,在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上,“既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殖和发展,更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兼顾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中,“继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支持和鼓励我国资本和企业走向世界”,有助于为各类资本发展释放出更大空间。

  加强舆论引导,防范各种杂音、噪音影响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经济行为。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是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媒体、各类市场机构珍惜话语权,对各项政策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防止企业对政策效果产生误判,防止市场机构出现“盲人摸象”式的碎片化预期,防止非专业非理性的价值取向误导预期。2018年,经济日报曾及时有力驳斥那种扰乱人心的“私营经济离场论”,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为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舆论引导。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这是坚定不移的原则。当前,我国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本,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运行速度加快、国际资本大量进入等明显特征。

  以银行业为例。一方面,扩大对内开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随后,我国于2014年批筹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截至目前,已开业的民营银行有19家,它们充分发挥来自民间、熟悉民企、贴近民众的天然特点,补充了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不足,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10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推出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10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10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

  兴利伴随除弊。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最稳定的预期。

  促激励,坚持合法合规原则处理利益分配问题

  稳预期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促激励,这与资本天生的逐利性密切相关。资本要追求投入的回报,即资本保值增值。资本概念的内在含义,就是需要有其发挥生产要素功能而伴随的“增值”。因此,它的运作必然会体现出追求扩张的特征,这是与生产力发展有关的动力源机制,势必要求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合法获得增值和发展。

  对此,党中央作出一系列科学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当前,国有资本在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不断实现保值增值。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的决定性进展中,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是一项重要成果。具体来看,我们完善了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了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还灵活开展了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

  接下来,我们还将聚焦提高资本回报,构建国有资本高效运营体系。一是以科学化的考核引导提升资本回报,二是以市场化的机制促进提升资本回报,三是以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推动提升资本回报。例如,完善激励约束,指导支持董事会加强对经理层的精准考核,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统筹运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激励政策,探索运用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项目跟投等激励方式,激发企业各类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效益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的不断提升。

  对于民营资本,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只有产权得到科学界定和有效保护,各市场主体才能安心谋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随后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保护产权。一系列部署,都明确和肯定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放眼长远,我国还将努力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各种市场壁垒,使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

  在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值和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分配中体现人民至上。

  建法治,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正因具有天然的逐利性,资本在流动过程中“有空子就钻”,对此必须予以规范和引导。社会主义是法治经济,资本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这是一个建法治、立规矩的过程。

  第一,针对资本发展,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晰、制度完备的规则体系。

  目前,资本无序扩张的部分领域属于新兴经济业态,通常存在法律空白,即便已有相关法律,但创新行为的复杂性导致多头监管,多头监管的结果往往又是各部门相互掣肘、甚至“都不管”。为此,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要尽快完善,已有法律法规的要严格执法监管。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例如,哪些领域可以准入、哪些领域不能准入、准入的领域要如何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之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决定》,新法已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释放出了“建法治”的强烈信号。新版的反垄断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了反垄断法的执法主体,细化了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适用规则,补充了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为市场主体精准设置了“红绿灯”。

  作为“经济宪法”,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以及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境外垄断行为,没有行业偏好和所有制偏好。修订反垄断法,更不是为了一味禁止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明确规则,划出底线,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第二,针对资本行为,要完善相关制度规则。

  落脚到实践,就是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管理部门曾多次约谈蚂蚁集团,提出多项针对性要求,内容涵盖支付、个人信息保护、关联交易、公司治理及信贷、保险、理财等领域,并要求蚂蚁集团制定整改方案,不折不扣达到监管要求。前不久,有关部门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罚款80.26亿元。事实上,这再次面向市场强调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规范”的原则。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普惠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金融科技平台必须解决好高速扩张带来的“数据垄断”、破坏竞争、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问题。

  第三,针对资本运用,要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

  如果没有主体因素的介入,那么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就无法自行识别并遵守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资本主体作为资本运用的主观因素,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将直接投射到资本的增值运动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教育引导资本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为资本注入了价值理性,为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注入了优秀的文化基因,使得其在重大义利抉择中,能够守道德底线、重社会责任、走人间正道。这是更基础性的工作,必须抓好抓牢。

  资本,不断凝聚力量,也在不断释放着力量。在“稳预期”“促激励”“建法治”上下功夫,激发市场信心,释放资本活力,才能真正做到“四两拨千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的:“注重激发包括非公有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活力”“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发挥其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

  (调研组成员:经济日报记者 牛 瑾 佘 颖 陈果静 郭子源)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