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与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IP”),结合庆祝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京举办“智汇医疗?智创未来——知识产权运营与医疗感知成果转化论坛”,旨在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探索以知识产权为支点,聚焦打通0-1、1-100转化链条,邀请研究型医院和资本、产业、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单位,从高度、广度、厚度探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方法,共同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落地实施,助力实现我国医学科技自立自强。
论坛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中关村发展集团总法律顾问、北京IP董事长张建共同启动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北京IP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征集活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北京IP进行“专利视角下医院创新转化贡献率分析”发现,践行研究型医院建设理念的214家学会会员单位虽仅占我国大型医院的5%,其优秀级专利数占到31.4%。征集活动主要面向学会139 个专业委员会、300 余家临床与科研兼优的三甲医院会员单位,旨在鼓励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院和团队,参与到学会与北京IP等相关方正在合作共建的医学科技“成果池”和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促进医学原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进而通过商业运营来反哺创新,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源头质效,助力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技术自主和医学科技自立自强。
雷筱云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未来知识产权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完善制度供给和政策体系,通过畅通流转、金融赋能,多措并举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见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吸纳聚集优质医疗资源、相关丰硕专利成果,携手北京IP及各方专家共同探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的热点问题,是很好尝试,也是合作交流的开端。希望通过共同携手,构建多方参与、高效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以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知识产权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立权表示,论坛聚焦打通0-1、1-100转化链条,推动健康医疗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落地,对北京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北京将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和开放,围绕热点技术,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环节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北京开创知识产权创造、发展、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新局面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介绍,学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以北京IP为依托)为主导,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司)”,以医学专家为核心、以产业资本为动力、以科技服务为保障,整合项目来源、项目评审、项目投资、项目产业化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国顶尖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研发、制造、报批和营销能量,通过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市场化的中试转化资源支持,探索临床专科技术发展和医药工业创新研发并进的模式,实现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的“从0到1”的突破,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建立医生和企业都有所得的科学机制。
论坛发布了《全球医疗感知领域专利布局研究成果报告》,揭晓了中国医院知识产权“十佳”名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0家医院入选“中国医院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十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0家医院入选“中国医院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十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团队的缺血预适应治疗仪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高小峰团队的医用传感器操作设备技术等10个团队入选“中国医院医疗感知专利技术及发明人团队十佳”。该评选活动由北京IP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发起,旨在引导我国医院和相关企业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