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从何处入手

2021年07月26日 04:54   来源:经济日报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指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会议提出了九个重大课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包含哪些内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应从何处入手?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胡滨。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保障

  记者:金融委第五十三次会议为何再度强调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胡滨:当前再度强调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有效管理货币金融的基础性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中,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晰。建立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能更好地优化金融体系在储蓄投资转换和市场经济功能发挥中的作用,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保障。

  一直以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都是重大的基础性改革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扎实的制度保障,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和“两阶段”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角度出发,要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等。“十四五”规划也强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

  近期,金融委第五十三次会议提出要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推进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为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在金融委的领导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设将加速推进。“十四五”时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大制度要求。同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管好货币总闸门,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提供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服务,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管控外部溢出效应,是货币金融体系平稳发展、有效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制度保障。

  重点实现四个政策目标

  记者: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您认为其中的关键在哪里?

  胡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涉及的内容的确非常广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要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进行,着重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政策目标。对应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点有四个方面:

  第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保障币值稳定。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核心任务,是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框架最为重要的挑战在于货币主义的“失效”。回到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改革来看,货币主义是否还适用?物价稳定盯住哪个指标?中国经济是否持续处于货币化进程?对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

  第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充分就业。过去10余年来,充分就业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2020年8月美联储的政策框架转向了平均通胀目标制,这其中最为重大的变化是美联储将实施跨期、弥补的策略,使得美国实现“复胀”,进而填补就业缺口,使得货币政策能更好地促进充分就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结构转型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同样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和失业缺口,货币政策如何承担更多的就业保障职能,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又一重点。

  第三,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如何权衡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出现了诸多的讨论,政策界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一个基本趋势是,金融稳定是现代中央银行需要强化的基本职能之一。于中国而言,中央银行承担更大金融稳定职能是以与货币政策相互统筹的方式进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第三大任务是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框架。但是,当前国际上诸如逆周期缓冲资本、系统重要性缓冲资本、流动性要求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呈现微观化态势。如何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有效统筹起来,在政策框架、政策工具和组织安排等方面仍有改革完善的巨大空间。

  第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如何有效保障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际收支是内外两个循环相互链接的核心环节,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实现双循环非常关键。

  加快推进三项工作

  记者:建设这一重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目前有哪些短板亟需优化?

  胡滨: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中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为了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进一步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框架。既然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致力于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政策目标,那么,根据目标与工具匹配原则,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还需要创新地构建多样化政策工具,整体可能是一个“多目标、多工具”的政策框架。比如,如何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就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工作,以数年或数月没有变化的利率作为市场定价之“锚”可能较难发挥价格信号功能。

  第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要在法治化框架下进行。中央银行的法定职责要通过制度建设加以明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要在法治化框架下有序推进。一方面,应该通过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来明确界定中央银行的法定职责,使得中央银行的政策边界得以明晰,尤其需要明确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权限;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需要在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法律制度下深化自身职能建设工作,比如中央银行与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权如何统筹协调等。

  第三,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需要重点考虑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统筹协调问题。近期,现代货币理论在学术界和政策界有非常广泛且深刻的讨论,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呈现“常规化”态势,这其中最为重大的问题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筹问题。一定程度上,量化宽松政策是货币当局变相为财政赤字融资。这种政策框架是否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统筹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未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亟待明晰的领域。

  鉴于此,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亟待加快推进以下三项工作:一是以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作为契机,明确界定中央银行地位、作用、职责和权限,明晰中央银行政策框架和政策工具,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二是深化金融要素市场化定价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国债收益率曲线建设,实现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三是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统筹协调起来,以国债市场建设为纽带,强化两个基础性政策的链接机制、市场体系和工具举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符仲明)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从何处入手

2021-07-26 04:5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