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体育代表团:我们都准备好了!

2021年07月23日 13:28   来源: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今天表示,截至7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已有515人抵达日本参加东京奥运会,“我们都准备好了!”

  秘书长说,我们运动员教练员陆续抵达日本后,马上投入训练,“这几天赛前训练很顺利,大家精神饱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将努力在东京奥运会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秘书长说,从我们代表团各队伍这几天训练、参赛情况看,东京奥运会场馆设施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组委会提供的交通等各方面安排等也很周到,“我了解到,大家对场馆、设施、交通等都挺满意的。”

  东京奥运会将于今晚举行开幕式,据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介绍,截止到7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已有515人陆续抵达日本,其中包括参赛队 476人,分别来自帆船、高尔夫球、击剑、滑板、拳击、柔道、举重、篮球、三人篮球、马术、排球(女子)、沙滩排球、皮划艇激流回旋、赛艇、乒乓球、曲棍球(女子)、射击(步枪、气手枪)、射箭、水球(女子)、跆拳道、体操、铁人三项、自行车(山地、场地、公路)、游泳(含马拉松游泳)、跳水、羽毛球、足球(女子)等27个项目29支国家队。目前队伍分别进驻奥运村以及江之岛(帆船)、宫城(足球)和伊豆、富士山(公路自行车)等地奥运分村进行训练、比赛。

  秘书长说,根据东京奥运会赛程,后续计划有田径、摔跤、射击(飞碟)、皮划艇静水、蹦床、艺术体操、橄榄球、现代五项、攀岩、空手道等12个项目262人陆续抵日。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中国体育代表团:我们都准备好了!

2021-07-23 13:28 来源: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今天表示,截至7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已有515人抵达日本参加东京奥运会,“我们都准备好了!”

  秘书长说,我们运动员教练员陆续抵达日本后,马上投入训练,“这几天赛前训练很顺利,大家精神饱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将努力在东京奥运会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秘书长说,从我们代表团各队伍这几天训练、参赛情况看,东京奥运会场馆设施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组委会提供的交通等各方面安排等也很周到,“我了解到,大家对场馆、设施、交通等都挺满意的。”

  东京奥运会将于今晚举行开幕式,据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介绍,截止到7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已有515人陆续抵达日本,其中包括参赛队 476人,分别来自帆船、高尔夫球、击剑、滑板、拳击、柔道、举重、篮球、三人篮球、马术、排球(女子)、沙滩排球、皮划艇激流回旋、赛艇、乒乓球、曲棍球(女子)、射击(步枪、气手枪)、射箭、水球(女子)、跆拳道、体操、铁人三项、自行车(山地、场地、公路)、游泳(含马拉松游泳)、跳水、羽毛球、足球(女子)等27个项目29支国家队。目前队伍分别进驻奥运村以及江之岛(帆船)、宫城(足球)和伊豆、富士山(公路自行车)等地奥运分村进行训练、比赛。

  秘书长说,根据东京奥运会赛程,后续计划有田径、摔跤、射击(飞碟)、皮划艇静水、蹦床、艺术体操、橄榄球、现代五项、攀岩、空手道等12个项目262人陆续抵日。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查看余下全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