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预计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凸显了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保持增长势头,将有力提振世界抗疫信心,助力全球经济恢复动能、走出困境。
俄罗斯媒体认为——
出色表现超出预期
俄罗斯媒体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数据,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经济数据后,积极予以报道。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发表题为《2020年中国GDP增速超预期》的报道称,在经历2020年第一季度剧烈下滑后,中国经济成功复苏并实现全年2.3%的增长。报道指出,尽管该经济增速系过去四十多年来最低值,但中国预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俄罗斯报》在报道中指出,稳定的出口表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动力。报道关注到中国网络零售的强劲表现并提到,去年中国商品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保持稳定,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网上购物。
俄Prime经济新闻社刊发俄证券经纪公司Open-broker首席分析师科切特科夫观点认为,中国又一次用稳定的增速令世人惊讶。
俄列格努姆通讯社援引专家观点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几乎所有国家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长2.3%的表现可谓出色。促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劳动生产率高、工人组织性和纪律性强以及国家对工业的高水平保障。实体行业并未受隔离措施过多影响,也保障了中国经济增长。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俄文版总编科舍列娃认为,中国严格的防疫举措使其迅速控制了疫情,中国经济所受影响也比其他国家小。
俄罗斯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视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利好因素。“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的报道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确保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接近8%。中国将在注重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继续对外部合作伙伴提供更高的经济开放性。报道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助力整个亚洲地区经济加速复苏,也有利于俄罗斯发展。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理所长马斯洛夫表示,中国国内消费增长意味着中国能购买更多俄产品,对俄而言是利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塔什干记者 李遥远)
美国媒体分析——
实现完美V型复苏
在中国2020年GDP数据出炉之际,美国媒体纷纷予以积极肯定。《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彭博新闻社纷纷撰文称,2020年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维持了经济增长势头,中国的民族复兴抱负得以继续向前推进。
《华尔街日报》相关报道称,中国通过强有力的行动控制了疫情,挽救了经济。当西方国家去年春天遭受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时,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已经在政府复工复产保障措施的扶持下重新恢复活力。中国的出口与逐步增加的基础设施支出共同为全年经济稳步复苏提供了动力。
《华尔街日报》援引德意志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斯潘塞的观点称,中国经济实现了完美的V型复苏。中国早于西方国家恢复常态,也帮助全球避免了原本会更加严峻的一年。中国2020年GDP在全球GDP中的占比扩大1.1个百分点,创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大年度增幅。一些预测者现在预计,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进一步增长至少8%。
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副主席麦克威廉斯表示,中国较高的利率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提振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提高了中国经济活动以美元计算的价值。2020年中国的优异表现,还有助于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高级研究员哈拉斯表示,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去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7%,而世界银行现在预计的萎缩幅度约为4.3%。哈拉斯表示,在过去20年里,中国平均每年提振全球经济增长约0.8个百分点,而中国去年的相对优异表现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提振作用可能是通常贡献水平的近一倍,他的计算约为1.5个百分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华盛顿记者 关晋勇)
欧洲媒体评价——
强劲复苏势头还将延续
欧洲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
德新社的报道指出,去年夏天中国已经成功控制了疫情,新增病例很少,经济活动迅速恢复了正常。中国去年经济增速超过很多人的预期,且经济增长的势头今年还将延续。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专家岑格莱恩表示,中国经济2020年的增长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同时,德新社还将德国去年下滑5%的GDP和中国去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对比。报道认为,以美元计,2020年12月份对外出口增速高达18.1%,说明中国经济正在积极适应新的国际市场供求关系。随着各国采取封锁措施,用于居家办公的电子设备出口量明显超过了医疗防疫用品。中国出口企业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专家分析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将延续。
德国《经济周刊》题为《2021年中国仍将比世界其他国家实现更快增长》的文章指出,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超出普遍预期。文章指出,当世界大多数国家2020年都经历衰退时,中国依然实现了2.3%的增长。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文章分析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甚至有可能超越疫情前的增长水平。而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十四五”规划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文章认为,“十四五”规划着眼于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6.5%的增速甚至高于疫情之前。文章指出,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出中国通过有效控制疫情,成功扭转了去年年初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下行走势。工业生产强劲复苏成为中国经济回升的重要推动力。
法国《回声报》报道称,当全球经济正陷入衰退之中时,中国经济正在加速。中国的经济增长现在恢复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出口以及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强劲增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柏林记者 谢 飞)
非洲舆论认为——
展现强大韧性与弹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非洲主流媒体和有关人士对此高度关注。他们积极评价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下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认为这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期待抓住中国经济发展机遇,加强中非互利合作。
埃及《金融报》网站报道称,尽管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中国仍在2020年实现了2.3%的经济增长,预计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强劲出口的拉动下,中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成效明显,利润连续数月增长,并向世界各国出口疫情期间急需的抗疫物资和电子产品。
南非贸工部负责对华事务的官员贾布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展现出强大弹性与韧性。特别是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已基本回到正常轨道。他强调,南非一贯重视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期待后疫情时代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经贸联系,相信中国经济增长将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南非《商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这一增速超过大部分经济学家预期。中国政府采取严格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还鼓励企业提高产能向海外出口紧缺商品,这都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增长。
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发表评论称,由于实施了强有力的抗疫措施和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外界预期。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中国发展依旧稳定,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评论称,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正在持续增加商品进口,这将为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希望和机遇。相信在中国经济复苏与中非互利合作的带动下,非洲民众也将逐步摆脱贫困,生活水平与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田士达)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笠井?雄:
中国正从“成长”变“成熟”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0年经济数据,日本经济专家、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笠井?雄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防疫和经济发展成绩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信心,日中双方应继续巩固经济关系,促进经济交流。
笠井说,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下降6.8%,但此后以3.2%、4.9%、6.5%的增速恢复,实现全年2.3%的增长。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负增长环境下,中国实现正增长,说明中国采取严格的城市封锁和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奏效。GDP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些成绩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信心。目前看,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未设定GDP等数值目标,这是不盲目追求数值目标的体现。中国正在从“成长”变为“成熟”。
笠井表示,疫情初期中国一些地方应对不当,为此付出了代价,因此要吸取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教训,完善各领域应对措施。整体来看,在防止疫情扩散和促进经济恢复方面,大数据、健康管理APP等高科技手段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日本而言,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无论日中关系、世界形势如何变化,这一重要伙伴关系不会发生变化。笠井认为,构筑不受双多边政治形势影响的、稳定的经济关系至关重要,这符合两国的长期利益。笠井表示,日中两国互为重要经济伙伴,应在最大限度控制疫情传染的基础上,在确认安全的同时重开人员往来,双方保持密切沟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东京记者 苏海河)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韩国)所长全炳瑞:
产能恢复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韩国)所长全炳瑞近日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为-4.4%、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期为-5.8%的情况下,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却达到了2.3%,可以说中国经济“成绩单”很不错。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程度决定着2020年各经济体的增速,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中国政府展现出的优秀防疫能力正是中国经济保持正增长的重要原因。
全炳瑞表示,从2020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制造业产能恢复情况给人留下了较深印象。由于疫情蔓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制造业产能都未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曾创下历史新高。而2020年第四季度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已经恢复到了约为2019年四季度77.5%的水平。这可以被视为中国制造业正在恢复到正常水平的重要信号,同时也成为大家看好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
全炳瑞认为,去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相对良好。受疫情影响,去年第二季度,相比经济增速和制造业产值增速,服务业产值增速显得并不是很理想。但进入第四季度后,服务业产值突飞猛进,对GDP形成了拉动作用,可见服务业不但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且发展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全炳瑞还表示,投资和就业问题与整体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下一阶段这两个问题需给予关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首尔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