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东莞下好稳就业“先手棋”

2021年01月10日 06: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郑杨)留厂过节奖励900元,春节坚守岗位每天发放100元津贴,同时享受国家法定假期工资待遇……为保障节后用工并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广东东莞市胜美达(太平)电机有限公司未雨绸缪,早早就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希望员工尽量选择留厂过节。

  在用工总量超过500万人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很多企业主都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用工带来的冲击心有余悸,因而早早“出手”稳岗。

  同样,东莞市政府也打了一场稳就业、稳用工的“硬仗”。“受疫情影响,加上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2020年稳就业压力特别大。”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司琪表示,近一年来,东莞下好稳就业“先手棋”,推动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保障了就业用工稳定。

  如何下好稳就业“先手棋”?“首先是活源头,稳住就业岗位。”司琪介绍,东莞成立了人力资源调度组,投入2.88亿元,实施2.0版“促进就业九条”,落实稳岗返还、招工补贴等一揽子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促进岗位开发。

  其次是拓渠道,搭建对接平台。近一年来,东莞市人社部门共组织了48场“春风行动”及复工复产线上招聘会,举办了504场“就业服务日”现场招聘活动,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次,为稳就业、保就业释放了积极信号。

  再次是兜底线,化解失业风险。东莞建立岗位储备和就业分流机制,有效岗位保持在2万个左右,帮助失业人员迅速匹配岗位实现再就业。同时,出台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目前已发放1.3亿元、惠及12.3万人。

  与此同时,东莞着力优化服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2020年,东莞启动高校毕业生“莞邑启航、逐梦湾区”就业创业计划,从“引才、留才、育才”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27%,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开展“一对一”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运用村民车间、社区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我们搭建了多种平台,让公共就业服务随手可及。”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介绍,东莞搭建了市镇村三级620多个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常态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搭建供求对接平台,做到时时有服务、月月有活动。此外,通过搭建校企合作云平台,推动全国408家院校与东莞市1300多家企业云上洽谈。

  得益于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2020年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4%,控制在3%的目标值以内,就业基本盘更加扎实。

  “2021年,我们将实施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行动计划。”司琪表示,之前东莞更加注重夯实就业基础,稳定各类群体就业,接下来将结合就业需求变化,全方位提升就业服务。比如,加强就业监测与经济联动,优化调整政策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差异化、精细化服务路线,打造服务品牌;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研究覆盖灵活就业群体的政策服务。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广东东莞下好稳就业“先手棋”

2021-01-10 06: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郑杨)留厂过节奖励900元,春节坚守岗位每天发放100元津贴,同时享受国家法定假期工资待遇……为保障节后用工并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广东东莞市胜美达(太平)电机有限公司未雨绸缪,早早就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希望员工尽量选择留厂过节。

  在用工总量超过500万人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很多企业主都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用工带来的冲击心有余悸,因而早早“出手”稳岗。

  同样,东莞市政府也打了一场稳就业、稳用工的“硬仗”。“受疫情影响,加上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2020年稳就业压力特别大。”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司琪表示,近一年来,东莞下好稳就业“先手棋”,推动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保障了就业用工稳定。

  如何下好稳就业“先手棋”?“首先是活源头,稳住就业岗位。”司琪介绍,东莞成立了人力资源调度组,投入2.88亿元,实施2.0版“促进就业九条”,落实稳岗返还、招工补贴等一揽子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促进岗位开发。

  其次是拓渠道,搭建对接平台。近一年来,东莞市人社部门共组织了48场“春风行动”及复工复产线上招聘会,举办了504场“就业服务日”现场招聘活动,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次,为稳就业、保就业释放了积极信号。

  再次是兜底线,化解失业风险。东莞建立岗位储备和就业分流机制,有效岗位保持在2万个左右,帮助失业人员迅速匹配岗位实现再就业。同时,出台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目前已发放1.3亿元、惠及12.3万人。

  与此同时,东莞着力优化服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2020年,东莞启动高校毕业生“莞邑启航、逐梦湾区”就业创业计划,从“引才、留才、育才”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27%,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开展“一对一”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运用村民车间、社区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我们搭建了多种平台,让公共就业服务随手可及。”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介绍,东莞搭建了市镇村三级620多个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常态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搭建供求对接平台,做到时时有服务、月月有活动。此外,通过搭建校企合作云平台,推动全国408家院校与东莞市1300多家企业云上洽谈。

  得益于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2020年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4%,控制在3%的目标值以内,就业基本盘更加扎实。

  “2021年,我们将实施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行动计划。”司琪表示,之前东莞更加注重夯实就业基础,稳定各类群体就业,接下来将结合就业需求变化,全方位提升就业服务。比如,加强就业监测与经济联动,优化调整政策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差异化、精细化服务路线,打造服务品牌;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研究覆盖灵活就业群体的政策服务。

(责任编辑:符仲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