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神奇的高原,千山耸立,万水奔腾。
这是一片浑厚的土地,沧海桑田,见证减贫奇迹。
这里是以“雪山草地”闻名的革命老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受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直以来阿坝整体发展滞后,全州13个县(市)均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深、分布广,属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
目前,阿坝州13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60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标志着阿坝州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全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际,记者走进川西北高原的沟沟峁峁,白云深处的阿坝藏羌寨,感受到的是处处涌动着的阿坝儿女奋勇搏击的身影、尽锐出战的壮志豪情!
从不敢想到想着干 牦牛出去了新思想进来了
最近几年,成都大大小小的饭馆推陈出新,开发出不少牦牛系列的新式川菜,打破了一提到牦牛就只能想到肉干的刻板和单调。“喝的是雪水,吃的是虫草,健康又美味。”卖力吆喝背后,表面上是商家顺应消费升级,往深看是以阿坝牧区县为代表的牦牛主产区从闭塞向开放的巨大转变。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牛种,也是阿坝州20余万藏族牧民的生计所在。为了促进牦牛销售,几年前,壤塘县与浙江温州乐清市牵手打造了“西牛东送”产业扶贫项目。一方有资源,一方有市场,政府搭个台,资源自然会按市场规律动起来——这个多年来在东西对口扶贫协作中屡试不爽的路子,在阿坝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温州市挂职壤塘县委常委、副县长林铁回忆说,有牧民听说牦牛要运到2000多公里之外的乐清,反悔不卖了,“这么远的路途,牛会受苦的。”
贫穷不可怕,就怕“不怕穷”。“不怕穷”背后,是地域、社会、文化、宗教、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越是“不怕穷”的地方,越是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向阿坝汇聚——仅2016年-2020年5年间,阿坝州扶贫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超过400亿元,是全州5年财政收入的3倍以上;数万名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援藏帮扶人才深入边远牧区、藏羌山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州各级各地抓破脑袋用心良苦,摸索出了“星级评定”“奖勤罚懒”等一系列树新风的好办法……
“在强有力的帮扶行动下,交通运输、饮水、住房、通信、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打实提升了,新思想新观念进来了,牦牛走出去了,贫困群众心中那层‘不怕穷’的坚冰也正在慢慢消融。”阿坝州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开发局局长靳东告诉记者。
高原寒冬刺骨,红原县牦牛交易市场却仍然人头攒动。这个川西北最大的牦牛交易市场,在2015年开业时人比牛多,如今销售额已近1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到2022年,阿坝州将实现月均上市牦牛8000头以上,牦牛出栏率将从个位数提升至20%以上,标志着牦牛养殖逐渐走上产业化现代化道路。
不久前,一件喜事儿在草原上传开了——壤塘县南木达镇南木达村牧民下略家23岁的女儿尕尔王考上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大伙儿都羡慕,下略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下略家亲戚、茸木达乡巴生村党支部书记曲木笑道,过去,我们牧民比的是谁家牦牛多、谁家虫草贝母挖得多,现在比的都是哪家娃读书能干。
从等着看到跟着干 农产品出去了游客进来了
阿坝地广人稀,94万人口生活在8.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积是川内一些地市的10倍以上,人口却不足其1/3。在这样一个边远艰苦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你猜有多少家快递物流公司?“超过500家。”当地扶贫干部骄傲地告诉记者,网购达人到了阿坝跟在成都一样,快递公司随便选,收发国际包裹都没问题。
快递物流业务红火背后,是一篇“互联网+”特色农牧产品的产业发展大文章。红原牦牛、若尔盖藏绵羊、小金松茸、汶川甜樱桃、理县大白菜……阿坝13县(市)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生态特色农牧产品。“以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可是各大电商争抢的香饽饽。”阿坝电子商务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阿坝涌现出阳光绿源、原产递、星火科技、臻品藏地等一大批本地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青年代表。2017年-2019年,全州累计实现电商网络交易额20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0%。
市场这头畅通了,基地那头也不断升级。通过修建奶源路,红原县牧民交售鲜奶的范围也从30%提高到90%。“不仅交奶方便了,关键是产业有了主心骨,群众跟着干就行。”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八宝告诉记者,更攀合作社是个“大集体”,由该县41个村集体经济、34个合作社抱团组成,以“合作社+基地+产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运作,覆盖1300多户5000多贫困人口,既是精准扶贫,又属产业链重组。
在更攀合作联社所在的产业园中,记者看到,牦牛产业链已经延伸出了许多细分的产业。以牦牛奶为例,其配置的车间就包括常温奶、酸奶、冰激凌、化妆品等诸多品类。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个总投资达1.3亿元的产业园在硬件以及产业细分程度上毫不逊色沿海城市。
如今的阿坝,不仅九寨黄龙令人神往,红原月亮湾、茂县白石羌寨、黑水羊茸哈德、金川世外梨园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景区更引人驻足。2016年-2019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137.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3.23亿元,带动就业31万人次,“开发一个村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旅游扶贫效应逐渐显现。
从不敢干到不怕干 风险小了选择多了
俗语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没人比阿坝群众更明白风险一词的含义。2008年以来,全州不断遭受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基础设施、群众住房建了毁、毁了建,循环往复。
为此,阿坝釜底抽薪,筹资7.6亿元创新推动生态扶贫,2.4万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当上生态保护员,参与护林防火、环境保洁等工作;600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造林绿化、沙化治理、湿地修复等建设,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胜利。
“今年初雪下得很大,雪把草都盖住了,草料又跟不上,一下死了10头,保险公司赔了2万元。”在若尔盖县草场,牧民旺千甲向记者说起了牦牛保险的好处,竖起大拇指。
“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让群众不敢放开手脚干,就怕干了也白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群众因灾返贫,近年来阿坝充分发挥政策性险自然风险稳定器的作用,试点、完善、发展巨灾险、牦牛险、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险等产品,为预防因灾返贫、因灾致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