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卢氏县:深山里的脱贫攻坚足迹

2020年11月23日 14: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卢氏县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下庄科村位于狮子坪、瓦窑沟两个乡的交界地带,从卢氏县城去下庄科村,无论是经狮子坪还是经瓦窑沟,都有80多公里山路,村子离最近的村庄也有10多公里。该县林业局设计室副主任杨松茂2015年8月主动申请,来到这个偏远的深山村担任第一书记,立志脱贫攻坚。

  下庄科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7%,多数群众住在深山老林,耕地少,守着青山没产业,十分贫困,起初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37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3.4%。杨松茂结合有关政策,鼓励贫困户种植连翘、核桃,发展长效产业。经过逐户动员,下庄科村发展连翘600亩、核桃370余亩,全村人均达到一亩连翘或核桃。

  2017年,杨松茂在村里组织54户贫困户发展黑猪养殖,当年出栏黑猪200余头,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1.2万元。

  为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杨松茂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修建了30座新式香菇大棚,带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村香菇种植超过400万袋。

  如今,下庄科村家家户户都有脱贫增收产业,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下庄科村群众散居于淇河两岸,每遇河涨水,渡河就非常危险。初到村里的杨松茂先是自掏腰包购买水泥20多吨,组织群众修建了红庙湾组爬河桥。随后又积极申报、争取政策资金300多万元,接连修建了横跨淇河的三道河大桥、庄科大桥,解决了淇河两岸群众过河难题。

  村里耕地多在河谷地带,为护地护村,杨松茂研究政策、搜集信息,接连争取资金200万元,持续修建了庄科大坝、河西护庄坝等3段堤防;争取资金150万元修建寺沟组、吴沟组公路4.6公里;争取资金147万元解决了全村10个居民组安全饮水问题;筹集资金171万元新建了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卫生所……下庄科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提升。

  贫困户张玉来原先住着危房,杨松茂动员他申报易地搬迁。张玉来因其母亲患病而拒绝。杨松茂再动员他申报危房改造,张玉来又说资金紧张不愿行动。杨松茂亲自联系施工队给他建房,在危房改造补贴2.5万元还不够的情况下,杨松茂垫支两万余元,终于帮张玉来一家建起了新房,也感动了张玉来。近年来,村民有需要帮忙的事,都会找杨松茂帮忙解决。(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张海军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河南卢氏县:深山里的脱贫攻坚足迹

2020-11-23 14: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卢氏县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下庄科村位于狮子坪、瓦窑沟两个乡的交界地带,从卢氏县城去下庄科村,无论是经狮子坪还是经瓦窑沟,都有80多公里山路,村子离最近的村庄也有10多公里。该县林业局设计室副主任杨松茂2015年8月主动申请,来到这个偏远的深山村担任第一书记,立志脱贫攻坚。

  下庄科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7%,多数群众住在深山老林,耕地少,守着青山没产业,十分贫困,起初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37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3.4%。杨松茂结合有关政策,鼓励贫困户种植连翘、核桃,发展长效产业。经过逐户动员,下庄科村发展连翘600亩、核桃370余亩,全村人均达到一亩连翘或核桃。

  2017年,杨松茂在村里组织54户贫困户发展黑猪养殖,当年出栏黑猪200余头,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1.2万元。

  为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杨松茂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修建了30座新式香菇大棚,带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村香菇种植超过400万袋。

  如今,下庄科村家家户户都有脱贫增收产业,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下庄科村群众散居于淇河两岸,每遇河涨水,渡河就非常危险。初到村里的杨松茂先是自掏腰包购买水泥20多吨,组织群众修建了红庙湾组爬河桥。随后又积极申报、争取政策资金300多万元,接连修建了横跨淇河的三道河大桥、庄科大桥,解决了淇河两岸群众过河难题。

  村里耕地多在河谷地带,为护地护村,杨松茂研究政策、搜集信息,接连争取资金200万元,持续修建了庄科大坝、河西护庄坝等3段堤防;争取资金150万元修建寺沟组、吴沟组公路4.6公里;争取资金147万元解决了全村10个居民组安全饮水问题;筹集资金171万元新建了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卫生所……下庄科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提升。

  贫困户张玉来原先住着危房,杨松茂动员他申报易地搬迁。张玉来因其母亲患病而拒绝。杨松茂再动员他申报危房改造,张玉来又说资金紧张不愿行动。杨松茂亲自联系施工队给他建房,在危房改造补贴2.5万元还不够的情况下,杨松茂垫支两万余元,终于帮张玉来一家建起了新房,也感动了张玉来。近年来,村民有需要帮忙的事,都会找杨松茂帮忙解决。(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张海军

(责任编辑:张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