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5日表示,与一般社区治理相比较,安置社区面临一些比较特殊的挑战。为此应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和预防化解机制,从源头依法化解矛盾。
陈越良表示,与一般社区相比较,安置社区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由于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差距较大,乡土观念都很强,社区融入难度大。入住安置社区后,搬迁群众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生活习惯等都需要改变,新的秩序也需要尽快建立,否则存在的隐患容易引起邻里纠纷。此外,安置社区“两委”成员大多数都是从迁出地村两委班子成员产生,不适应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更高的社区工作。在陈越良看来,围绕上述问题,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新型人际互动支持网络,应大力培育发展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应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开展服务,应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促进搬迁群众互动交流和情感交往。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安置社区,要推动交流融合的社区环境。
二是依法预防和化解安置社区各种矛盾纠纷,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和预防化解机制,从源头依法化解矛盾。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搬迁群众强化法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共同体意识,要加大推进移风易俗科学普及,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生活方法。
三是加强安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注重把迁出地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推选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保留熟悉情况的工作队伍。要将群众信任、办事公道的党员选拔为党组织书记,依照法定程序兼任村(居)委会主任,积极推动社区民警进社区两委班子,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同时,要加强安置社区工作者培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