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足不出户解决常见病症 中国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

2020年11月02日 06: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专家解读)

  “中国科技巨头在重塑医疗产业方面大显身手。”彭博社一篇报道描述了在一家中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看到的场景:在北京市中心一座新办公楼的二楼,一群戴着耳机的人并排坐着,快速敲击着键盘。如果不是印有“内科”“儿科”“妇科”等字样的标牌,他们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电话客服人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在中国科技公司的努力下,数以百万计的人开始使用线上医疗。业内分析人士称,这标志着在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迎来了一个分水岭,可以作为全球远程医疗发展的一个榜样。专家指出,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医疗系统。该报道还援引相关数据称,从2019年底到今夏,中国远程医疗提供商从不到150家猛增至近600家。报道指出,中国近年来已经采取措施,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希望加强初级医疗体系,缓解大医院的拥挤状况。

  互联网医疗已经在中国发展多年,服务内容逐渐从挂号问诊为主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专科慢性病、医药电商、医疗资讯平台等细分领域出现了大批代表性企业。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主要应用于在线挂号、在线咨询和问医、查询个人检查报告、医生信息查询等,在长期医疗方面的帮助相对较少。因此,互联网医疗更多是线下医疗的一种辅助,在分层就医上发挥一定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从供给端来看,疫情使得线下医疗资源被大量使用,医护人员相对平时出现紧缺。线下问诊模式搬到线上,能够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及人员的紧张,避免出现“无处问医”的局面。从需求端来看,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人们在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到医院就医的意愿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患者对线上就医的需求,一些常见小病症有了更方便的问诊途径。

  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居民看病问诊的效率。线上挂号节省时间,又能保障公平;线上问诊让人们足不出户解决常见病症,也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从广义上来讲,数字技术还能在诸多方面赋能传统医疗行业。各种便携仪器能够持续监测病人的各项体征,及时进行相关指标预警,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掌握病情变化,更有效地进行疾病治疗。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实现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加强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和认可,建立对互联网医疗的信任与信心。同时,居民需求的提升也对互联网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专业性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患者关心的核心问题。保证质量、维护形象和口碑,是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做好互联网医疗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加速推动医保融入互联网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结算体系等。同时,加强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技术手段在该领域牟利。鼓励医院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加大研发力度,促进医疗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加速融合,开发更多互联网医疗应用场景,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从行业从业者层面来看,要不断加强医疗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培养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相关互联网技术对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此外,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要依靠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互联网医疗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数据共享方面还有待发展。同时,医疗信息往往涉及患者隐私,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应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这既需要国家层面加强引导和监管,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和相关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力度。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国产生命科学仪器突破技术壁垒    2020年10月31日
  • ·进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全面升级    2020年10月27日
  • ·“互联网+”给居民健康加分    2020年09月20日
  • ·一场开放融通的贸易盛会    2020年09月07日
  • ·互联网诊疗:真方便、真烦恼    2020年08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足不出户解决常见病症 中国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

    2020-11-02 06: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专家解读)

      “中国科技巨头在重塑医疗产业方面大显身手。”彭博社一篇报道描述了在一家中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看到的场景:在北京市中心一座新办公楼的二楼,一群戴着耳机的人并排坐着,快速敲击着键盘。如果不是印有“内科”“儿科”“妇科”等字样的标牌,他们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电话客服人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在中国科技公司的努力下,数以百万计的人开始使用线上医疗。业内分析人士称,这标志着在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迎来了一个分水岭,可以作为全球远程医疗发展的一个榜样。专家指出,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医疗系统。该报道还援引相关数据称,从2019年底到今夏,中国远程医疗提供商从不到150家猛增至近600家。报道指出,中国近年来已经采取措施,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希望加强初级医疗体系,缓解大医院的拥挤状况。

      互联网医疗已经在中国发展多年,服务内容逐渐从挂号问诊为主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专科慢性病、医药电商、医疗资讯平台等细分领域出现了大批代表性企业。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主要应用于在线挂号、在线咨询和问医、查询个人检查报告、医生信息查询等,在长期医疗方面的帮助相对较少。因此,互联网医疗更多是线下医疗的一种辅助,在分层就医上发挥一定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从供给端来看,疫情使得线下医疗资源被大量使用,医护人员相对平时出现紧缺。线下问诊模式搬到线上,能够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及人员的紧张,避免出现“无处问医”的局面。从需求端来看,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人们在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到医院就医的意愿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患者对线上就医的需求,一些常见小病症有了更方便的问诊途径。

      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居民看病问诊的效率。线上挂号节省时间,又能保障公平;线上问诊让人们足不出户解决常见病症,也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从广义上来讲,数字技术还能在诸多方面赋能传统医疗行业。各种便携仪器能够持续监测病人的各项体征,及时进行相关指标预警,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掌握病情变化,更有效地进行疾病治疗。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实现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加强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和认可,建立对互联网医疗的信任与信心。同时,居民需求的提升也对互联网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专业性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患者关心的核心问题。保证质量、维护形象和口碑,是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做好互联网医疗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加速推动医保融入互联网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结算体系等。同时,加强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技术手段在该领域牟利。鼓励医院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加大研发力度,促进医疗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加速融合,开发更多互联网医疗应用场景,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从行业从业者层面来看,要不断加强医疗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培养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相关互联网技术对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此外,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要依靠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互联网医疗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数据共享方面还有待发展。同时,医疗信息往往涉及患者隐私,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应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这既需要国家层面加强引导和监管,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和相关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力度。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符仲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