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08日 06:41   来源:经济日报   □ 高洪波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40年前,我们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经济特区亦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经济特区要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实践中,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并将其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应该看到,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利于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有利于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也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最为活跃、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前沿的地区,经济特区率先开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优化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使企业家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更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税赋负担、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

  二是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经济特区要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是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发力。经济特区大多毗邻国际市场、背靠国内市场,长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依托自身在区位、政策、产业和制度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引全球人才、资金、产业等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四是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体系优不优、效率高不高,市场主体的感受最为真切。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进程中,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聚焦重点问题,积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也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必须看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经济特区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定海神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谋划建设思路、制定建设方案、推进建设实施等各环节,确保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高洪波)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2020-10-08 0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40年前,我们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经济特区亦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经济特区要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实践中,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并将其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应该看到,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利于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有利于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也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最为活跃、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前沿的地区,经济特区率先开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优化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使企业家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更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税赋负担、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

  二是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经济特区要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是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发力。经济特区大多毗邻国际市场、背靠国内市场,长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依托自身在区位、政策、产业和制度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引全球人才、资金、产业等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四是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体系优不优、效率高不高,市场主体的感受最为真切。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进程中,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聚焦重点问题,积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也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必须看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经济特区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定海神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谋划建设思路、制定建设方案、推进建设实施等各环节,确保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高洪波)

(责任编辑:冯虎)

查看余下全文